首页 > 文史语录 > 苏联共产党历史 苏联共产党历史百科

苏联共产党历史 苏联共产党历史百科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0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苏联共产党,外文名俄语俄语: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缩写КПСС,创建时间1917年4月24日,创始人是弗拉基米尔·列宁,解散时间1991年11月6日。

苏联共产党历史 苏联共产党历史百科

简介

苏联共产党(俄语: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缩写КПСС),简称苏共,它起源于1898年3月13日-15日创建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名称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形成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个派别。

1912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各自建立了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但未正式决裂。

191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正式分裂,此后布尔什维克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циал-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ая Рабо́чая Па́ртия(большевико́в), РСДРП(б))。

191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更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随着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乌克兰陷入内战状态,布尔什维克在乌克兰的党组织组成乌克兰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乌克兰语:Комуністична Партія(більшовиків)України,“Komunistychna Partiya(bilshovykiv)Ukrayiny”),1920年代,乌克兰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重新并入俄共(布)。

1925年,俄共(布)更名为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俄语: Всесою́зная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ая Па́ртия,缩写ВКП)。

1952年,联共(布)更名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

苏联共产党历史 苏联共产党历史百科 第2张

  苏联政府与政治

建立过程

早期

1883年,Г.В.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组织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1895年,В.И.列宁将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合并为统一的政治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初步实现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萌芽的出现。

在工人运动推动下,1898年3月,彼得堡、莫斯科、基辅、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等地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代表在明斯克举行会议,宣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这次会议在历史上被称为该党第1次代表大会。它没有制订党纲、党章,会议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成员不久被沙皇政府全部逮捕,实际上未能完成建党的历史任务。1900年,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等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1901年列宁发表《从何着手》一文提出建党具体计划。1902年3月苏联共产党缔造者列宁出版《怎么办》一书系统阐述党的性质、作用和基本原则,批判崇拜工人运动自发性、否认革命理论指导和工人阶级建立独立政党必要性的“经济派”,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立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创造条件。

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来自俄国各地及《火星报》编辑部的43名正式代表,先在布鲁塞尔后在伦敦举行社会民主工党第2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党纲和党章,选出党的领导机构,它标志着在组织原则和斗争纲领等各方面都与第二国际时期各国社会民主党不同的新型政党已经产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最低纲领是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者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大会上,因讨论党章条文而在建党原则上发生严重分歧,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以Л.马尔托夫(1873~1923)为首的孟什维克(少数派),党内出现两个政治观点对立的派别。

1905年革命

1905年俄国爆发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布尔什维克于4月25日至5月10日在伦敦举行第3次代表大会,在列宁主持下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路线。孟什维克单独召开代表会议。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各有自己的策略路线,实际上已发展成为各自独立的政党。布尔什维克策略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依靠工农联盟,孤立自由资产阶级,通过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及时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孟什维克的策略则主张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使农民跟资产阶级走,革命的结局应是资产阶级专政,反对立即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布尔什维克积极参加并领导了全俄总政治罢工和莫斯科12月武装起义。由于各种原因,俄国1905~1907年革命遭到失败。

革命失败后

革命失败后的П.A.斯托雷平反动时期,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出现两个新的机会主义派别:主张取消党的秘密组织,使党变成合法主义政党的右倾取消派;反对一切合法斗争,主张召回在杜马中的党团和停止在合法组织中工作的左倾召回派。布尔什维克反对取消派、召回派的错误主张,将合法斗争与秘密斗争结合起来,争取和教育群众,为迎接新的革命高潮而斗争。1912年1月,在布拉格举行党的第6次全俄代表会议将孟什维克取消派清除出党。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布尔什维克党坚决反对这场帝国主义的大屠杀,反对第二国际领导人的社会沙文主义和社会和平主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战争中失败的口号。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积极参加并领导了这场革命。由于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同自由资产阶级妥协,资产阶级得以组成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并召开布尔什维克第7次全国代表会议,及时提出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和平发展计划和“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7月26日至8月3日举行的党的第6次代表大会制定了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阶级,联合农民,并在士兵支持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宣告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世界历史进程。

中期

社会主义改造

1917年11月至1918年上半年,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民群众对俄国进行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土地国有化,把大工业企业、银行、铁路、对外贸易、商船队等收归国有。1918年3月召开的第7次代表大会,讨论和批准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为苏维埃政权争得短暂的喘息时机。1919年3月第8次代表大会通过新的党纲(第二个党纲),宣布由“中立中农”转变为“同中农结成坚固联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在1918~1920年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建立强大的红军队伍,打退14国武装干涉,平定白卫军的叛乱,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国内战争结束后,开始恢复国民经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时,在党内发生了关于职工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争论,为此列宁全面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职工会问题,着重批判了托洛茨基派的错误观点,结束了这场争论。

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10次代表大会,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容许私人贸易和私人办小企业,实行租让制。大会还通过关于党的统一决议,禁止党内任何派别活动。1922年4月3日,党的第11届中央委员会选举И.В.斯大林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不久,俄共(布)党内开展了在苏联一国内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以斯大林为首的多数领导人认为依靠工农联盟的力量在苏联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批判了Л.Д.托洛茨基反对派。1925年12月,第14次代表大会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批判了Г.E.季诺维也夫、Л.Б.加米涅夫等人组成的新反对派(见俄共(布)党内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1926年6月,批判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盟。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1927年12月第15次代表大会作出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在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步骤、收购粮食采取的非常措施和对富农的态度等问题上,Н.И.布哈林等人提出不同意见。随之,在1929年1月开始批判布哈林、А.И.李可夫。1928~1932年开始实行第1个五年计划。1930年召开第16次代表大会,宣称这是“社会主义在全线展开大规模进攻、消灭富农阶级和实现全盘集体化的代表大会”。1936年12月,全联盟苏维埃第8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苏联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胜利。1939年,召开第18次代表大会,提出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向共产主义过渡以及加强国防的任务。

列宁逝世以后,不像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所说,联共(布)党内正常的民主原则并没有遭到破坏,资产阶级学者为了抹黑社会主义,谎称可能高达2千万无辜的干部和群众被杀害。在对外关系方面并不像所谓“大党和大国沙文主义作风”。

1941~1945年,联共(布)领导全联盟各族人民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卓有成效地组织战时经济,赢得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战后,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新的高涨。

20世纪下半叶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10月举行第19次代表大会,讨论苏联发展第5个五年计划(1951~1955),修改党章,改称苏联共产党。7月中央全会开除Л.П.贝利亚出党,同年12月处决。9月,Н.С.赫鲁晓夫当选中央第一书记,开始调整农业政策。1956年2月召开第20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所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严厉批评斯大林滥用权力、破坏法制、鼓励个人崇拜、违背集体领导原则等错误。秘密报告未能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历史性的全面评价,未能找出错误的根源,并得出应当汲取的教训。在做秘密报告前,也没有向各国党通报情况,致使各国党感到突然乃至出现思想混乱,国际帝国主义乘机掀起一次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于事态严重,同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作出《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决议,分析了个人崇拜产生的原因、表现特点、实质及其后果,同时肯定了斯大林应有的历史功绩。1957年6月中央全会将Г.М.马林科夫、В.М.莫洛托夫、Л.М.卡冈诺维奇等人作为“反党集团”开除出中央委员会。1961年10月第22次代表大会通过新的党纲(第三个党纲),宣布苏联已变成全民国家,苏共已变成全民党,提出到80年代初苏联要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1964年10月苏共中央全会解除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由Л.И.勃列日涅夫继任(后改称总书记)。

从1965年开始,试行新经济体制,强调提高制定计划的科学水平,扩大企业的经济权力。1971年3月第24次代表大会宣布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3年,在全国范围内改组工业管理机构,实行2~3级管理制,成立各种联合公司。1977年,制定新宪法。1979年,开始对新经济体制加以修改。对外关系方面推行霸权主义,1968年8月以保卫社会主义成果为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起陈兵中苏边境,发生武装冲突。1978年12月支持越南武装侵略柬埔寨。1979年12月武装占领阿富汗。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逝世,Ю.В.安德罗波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强调苏共在20世纪最后几十年的战略任务是完善发达的社会主义,而苏联正处在这个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逝世,К.У.契尔年科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85年3月10日逝世。11日М.С.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5年10月15日苏共中央全会通过苏共第三个党纲的新修订本草案,批判地重新认识原党纲中没有经受住时间检验的提法,提出苏共当前的任务是在加快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使苏联社会继续向共产主义迈进。1986年苏共召开第27次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在大会的报告中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代替“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提出“加速战略”和实行“彻底改革”的方针。

1990年苏联实行多党制,苏共不再是苏联的唯一合法政党。

苏共有1811万党员(1983),党的机关报为《真理报》,党刊有《共产党人》和《党的生活》。

组织结构

苏共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其代表大会(全联盟党代会),视历史年代不同,每1-5年召开一次,但1939-1952年没有召开除外。由党代会选出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选出政治局。斯大林时期政治局选出的总书记成为党内最高职位。1952年“总书记”称号被改为“第一书记”,“政治局”改称“主席团”,直到1966勃列日涅夫时期重新改回旧名。

理论上党内最高权力机关是全联盟党代会,但是实际上所有行政权力都由党总书记掌握。

下层党组织的领导机关是党的各级委员会(党委,партком)。党委的领导是选举产生的“党委书记”( секретарь парткома)。企业、事业机构、集体农庄也拥有自己的党委。高层党委有相应的简称:区级的区党委(райком),州级的州党委(обком,旧称省党委(губком)),市级的市党委(горком)等等。

党的最低一层组织单位叫做“党的基层单位”(первичная партийн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或者“党小组”(партийная ячейка )。任何党员超过三人以上的单位中都要成立党小组。党小组的领导机关叫做“基层委员会”(党局,партийное бюро, партбюро),基层委员会由选举产生的基层党委书记领导(党局书记, секретарь партбюро)。

在较小的党小组中,书记经常是其所在的工厂、学校、医院等的带职员工。较大的党组织则经常由一名“脱产书记”(освобожденный секретарь)领导,其工资由党费支付。1970年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党员比例如下:

俄罗斯联邦:7.2%

乌克兰:5.35%(1976)

摩尔多瓦:3.43%(1975)

塔吉克:少于3%

全苏联平均:5.935%(1974)

党员

苏联共产党历史 苏联共产党历史百科 第3张

  苏共党证(1989年)

在苏联建立初期,党员是先进性的代表。但在20世纪中期后,党员的身份成为一种特权,广大普通党员中的一小部分变成苏联社会中的一个精英或者特权阶层,享受广大苏联公民无法享受的特殊待遇,诸如可以在货品充足的商店内购物,购买外国商品,住房上的特别照顾,享用郊外避暑别墅或者度假地,能够出国旅游,送子女到名校上学,让子女获得优良工作机会(包括入党本身)等。不加入共产党而要进入苏联统治与管理精英阶层实际根本不可能。

但是党员身份也有其风险,特别是1930年代斯大林的大清洗便是针对该党。党员身份是不公开的。要入党必须通过各种委员会批准,个人历史也会被仔细调查。在苏联建立之后出生的几代人的成长过程中,入党成为个人一般都要度过的几个人生阶段之一。儿童会加入少先队,随后在14岁时退出进入共青团,最后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表现出拥护服从党纪党章,或者有合适的后台,就能成为共产党本身的党员。不过党员也有尽义务的责任。共青团员与苏共党员不但要交纳团费党费,还要完成制定的任务与“社会工作”(общественная работа )。

1918年苏共约有200,000名党员。1920年代后期在斯大林领导下,苏共发起了一场从劳动阶级和农村地区大规模招收新党员运动(“列宁征募”),意图在于使党“无产阶级化”,同时斯大林也尝试以人数上超过老布尔什维克以减少他们的影响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1925年苏联1.47亿人中有1,025,000名党员。1927年在密集的入党运动下党员人数上升至1,200,000人。

至1933年,苏共党员人数为350万,但经过大清洗之后1939年党员人数降至190万。1989年苏联共产党党员人数为1900万,大约占苏联全国成年人口的10%。超过44%的党员成分为产业工人,12%为集体农庄庄员。苏共在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14个设有地方党组织。但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直到1990年之前没有独立的党组织,党务由苏共中央直接负责。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3年6月13日访问莫斯科的犹太博物馆和宽容中心时表示,第一届苏联政府其组成是80-85%的犹太人。

历任领导人

人民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任期: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1日。1918年11月30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成立工农国防委员会,任命列宁为主席)

苏联共产党历史 苏联共产党历史百科 第4张

  列宁

联共(布)中央总书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922年4月,在党的第11次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步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1941年兼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自1946年起改称部长会议主席),1953年3月5日逝世。

苏联共产党历史 苏联共产党历史百科 第5张

  斯大林同志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任期: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苏共中央总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苏共中央总书记: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任期: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苏共中央总书记: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任期: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任期: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

历届党代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大会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八次代表大会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九次代表大会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次代表大会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

苏联共产党历史 苏联共产党历史百科 第6张

  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友谊宣传画

继承者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苏联共产党在1991年八一九事变以后被苏联当局要求停止活动,戈尔巴乔夫也于同年的8月25日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联共产党“自行解散”,但是真正共产主义信仰者没有畏惧,他们又组建了新的社会主义政党。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俄罗斯联邦共产党。

俄罗斯政党,属于左翼政党,自称“不妥协的反对派”和“爱国主义反对派”,1990年6月20日成立。该党一般被认为是前苏联共产党和布尔什维克党的继承人。该党实行的政策是爱国主义,共产主义,人民和社会主义。与该党合作的有俄罗斯农业党、俄罗斯人民爱国联盟等。中央委员会主席根纳季·安德烈耶维奇·久加诺夫,第一副主席伊·梅利尼科夫。1991年8·19事件后被当局停止活动。1993年被允许恢复活动并准许参加杜马选举。

俄共主张在政治上要求恢复国内和平和法律,把国家纳入文明发展的轨道。反对总统制和新宪法,主张建立苏维埃政权国家。在“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集体主义、自由和巩固多民族联邦国家的原则建立公正社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人民政权、公正、平等、爱国主义、公民对社会和社会对公民的责任感、社会主义将在未来更新的宪法中出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同时赞成市场经济和多党制,反对土地私有化。

俄共的政治纲领是,努力争取获得苏维埃形式的人民政权;捍卫俄罗斯作为一个联邦共和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吸收苏共的历史教训,建设一个有组织的、民主的、代表所有劳动者利益的党。战略目标是,通过议会斗争和宪法手段获得政权。在经济、社会政策上反对强行私有化,赞成不同形式所有制的最佳结合。

在经济上。认为国内改革应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恢复国家3大权力机关(立法、行政、司法),组成民族和睦过渡政府;第二阶段放弃休克疗法,促进政治经济稳定;第三阶段重新制定和实施国家新宪法 ,基本原则是确立人民政权,确立立法机关对执行机关的领导地位。经济上主张面向社会的改革,停止强制性私有化,运用国家调控办法克服经济危机,实行全民所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强调国家要扶持重点经济部门,特别是农业生产。反对通货膨胀。对外政策主张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依靠西方。

重建之后支持率一直在稳定上升,1993年杜马选举获65席,为第三大党;在1995年12月的国家杜马选举中 ,占据157个席位,得票率22.31%,居于第一位;1999年杜马选举仍获112席,维持了第一大党的地位,但在2003年12月7日杜马选举中支持率大跌,得票率仅为12.6%,在杜马的450席里只得51席。2004年“十大”上发生严重分裂,现有47个议席,杜马副主席之一的瓦连京·库普佐夫为俄共党员。截至2005年3月,俄共在司法部登记的党员人数为18.4万人,而俄共自称党员人数约50万人。

2007年12月,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举行第五届选举,俄共以11.58%的得票率进入杜马,并获得57个席位,仍为第二大党。

2011年12月,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举行第六届选举,俄罗斯联邦共产党获得19.20%进入了杜马,比2007年多获得了35个议席,占据了92个议员名额。虽然仍然是议会中的第二大党,但是凭借着自己的政治实力以及利用人们对于梅德韦杰夫执政政府的不满,成功将统一俄罗斯党从50%的法案“无忧通过”的门槛上拉了下来。

此外,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功吸引了不少原统俄党员加入,这些人对统俄党不满进而退党,之后加入共产党。进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杜马候选人名单的有前特工、俄罗斯联邦麻醉药品与精神药物流通监管总局前局长维克托·切尔克索夫。在2008年遭到解职前,他一度是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亲密战友。俄共候选名单中还包括哈卡斯共和国前行政长官阿列克谢·列别德。2006年,他曾因越权而被刑事立案。

不过,也有人质疑俄共当今的政治主张,俄罗斯政治学者克涅夫克涅夫说:“俄共形式上仍然叫共产党,党的领袖还是久加诺夫。但其实俄共内部早已发生了根本改变,俄共内部已经没有多少共产主义了。共产主义对俄共来说仅是一块儿招牌和外壳。从俄共的纲领,竞选技术等方面看,俄共同欧洲左派政党已经没有多少区别。今天的俄共同15年前的俄共相比,已经是两个不同的政党。”俄罗斯共产党在下议院国家杜马的党团总参事马格梅特说,俄共尊重私有产权,主张宗教信仰和新闻媒体自由。如果俄共执政,俄共将容许政治反对派活动,俄共认为政治竞争必不可少。马格梅特说:“时代在变,今天已不同过去,现在完全是另一个时代,这就要求俄共也必须调整和改变。”

重组的苏共

1992年10月16日,苏联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召开,会上宣布该党是被戈尔巴乔夫解散的苏联共产党的继承者,并且将戈尔巴乔夫开除出党,并确定党的目标是恢复苏联。重建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为谢尔盖·斯克沃尔佐夫(后来因病辞职,由К·А尼古拉耶夫接任),1992年10月10日于莫斯科召开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方案和规则,并决定准备召开苏共“二十九大”的决定。

1993年3月26-27日,重建后的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十九届大会。阿塞拜疆,白罗斯,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爱沙尼亚,德涅斯特河沿岸和南奥塞梯党组织的41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宣布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改组苏联共产党为共产党联盟-苏联共产党。

2001年舍宁派领袖舍宁因反对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另创共产党联盟-苏联共产党,不久改名为苏联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