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古代犯人被判流放发配的时候,衙役能从其中捞到多少油水?

古代犯人被判流放发配的时候,衙役能从其中捞到多少油水?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7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古代,发配边关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官府自然是需要派衙役押送的,并且衙役在途中要时刻防范犯人逃跑,那么古代犯人被判流放发配的时候,衙役能从其中捞到多少油水?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本站小编一起看下去。

古代犯人被判流放发配的时候,衙役能从其中捞到多少油水?

古代衙役主要是来自社会底层人民,在史料中看到哪位科举考试的人去做衙役的,这基本是不存在。即使有钱人在花钱捐官时也不会考虑衙役这个职业,就是因为衙役的身份卑微、社会地位极低,如果遇上押送犯人的工作,每天风餐露宿,少则数月,多则数年。

衙役的收入是非常低的,清朝时期每天只能填饱肚子,一年下来最多也就能有几两银子的收入,但是衙役的工作并不是没人愿意做。来自社会底层的人很多都面临着饥寒温饱问题,能够在衙门里做衙役也是很光荣的工作,并且这份工作并不像是表面上那么贫穷。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权威,制定一系列服务于统治阶层的法律规定,最严重的刑罚就是死亡,但是统治者并不愿意看到太多这样的情况,尤其是罪不至死时,统治者更愿意将犯人发配边关。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并不发达,每个朝代都是需要更大的人口基数来进行生产,因此死刑并不是统治者最好的选择,犯人作为免费劳动力正好符合社会需求。

其次,统治者一般都要考虑边关的建设问题,由于边疆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从农业、军事、人口等方面考虑都是首先需要的就是增加人口,而发配犯人将会是极好的选择,既做到惩前毖后,又能够发展边地,一举两得。

清朝时期最经常听到的就是发配宁古塔,而宁古塔就在东北苦寒之地,那是满清入关前生活的地方,也被视为大后方,但是在发达程度上远不如中原,于是清朝经常发配犯人到宁古塔镇守边关,同时发展经济。

既然统治者制定犯人流放边关的政策,那就需要有人来执行,而衙役则是最为直接的执行人。

古代犯人被判流放发配的时候,衙役能从其中捞到多少油水? 第2张

面对押送犯人如此艰苦的行程,衙役为何能够做到坦然上路?其中一定存在着利益。衙役押送犯人前往边关,最主要的灰色收入是来自犯人。

在被流放的犯人中,有不小一部分都是富贵人家,有的是触怒皇帝获罪流放,有的是斗争失利贬去边关,被流放的原因千千万,但流放路上都同样充满艰险。

在流放出发之前,醒目的犯人家属都会提前打点负责押送的衙役,实事求是地讲,在路途中衙役的心情直接关系着犯人的受罪程度,这里所说的打点显然就是用钱贿赂衙役。

流放一般都是距离很远的地方,以宁古塔为例,清朝人曾记载“去京七八千里”,由此可以想象犯人在遥远的路上即将面临什么样的苦难,也正是这样,人们听到流放宁古塔就吓得半条命都没有了。

如果是财力雄厚的家庭,家人摊上流放这样的事,自然是要出更多的钱,让犯人能够在途中更舒适一些,对衙役千叮咛万嘱咐地要照顾好。

除了花钱打点衙役之外,犯人家属还可以为流放配备马车,这对于衙役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减少每天步行的劳累,又能躲避风雨,能够享受这样待遇的犯人自然也会受到押送衙役的优待。

如果说是押送犯人,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想到《水浒传》中的场景,不少英雄好汉在上梁山之前都有被衙役押送的经历,其中也有很多衙役被打点的案例,虽是小说却也是源于历史,只是其中有些夸大虚构的成分。

这是衙役遇到有钱人被流放,如果不幸碰到的是贫穷的百姓,那衙役将会以极度郁闷的心情完成押送任务。其实这里面也有猫腻,哪位衙役押送哪位犯人是衙门决定的,那些有权决定的人为什么要将肥差给某位衙役,背后也存在利益关系。

衙役在接到押送任务后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即使这是一位穷得叮当响的犯人,那也要按时押送到达。虽然衙役没有额外收入很郁闷,除了适当发泄怨气外,衙役还是要好好将犯人安全活着送达。

古代的发配犯人是有严格的制度,并不是某个衙门想发配就发配的,需要发配的犯人都需要上报,要与沿途经过的州府衙门进行提前预报,经过批准后反馈回来发配的具体形成安排以及细节。在衙役押送上路之前,提前要和接受地的衙门用公文的方式进行沟通,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

此时还涉及到流放犯人的押送模式,可以分为短途和长途,短途就是分段押送,衙役只需要押送其中一段路程,在指定地点交接给下一站的衙役即可,这是相对更受衙役喜欢的方式,免受路途折磨,也能尽快回家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

古代犯人被判流放发配的时候,衙役能从其中捞到多少油水? 第3张

长途就是一押到底的模式,也就是说衙役要将犯人从出发地一直押送到目的地,期间要走上千里路,时间长的这一遭可能要走上两年,衙役到家时发现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通信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封建时代建有与时俱进的驿站,但是衙役押送犯人享受的条件待遇就没那么好了,在押送途中,由于古代社会发展程度有限,村落相对稀疏分散,同时也有很多荒无人烟的地方。

因此衙役只能选择暂住在沿途的百姓家,或者是遇到的寺庙中,很少有机会能够住在客栈驿站。有时候连住宿地方都是奢求,只能在荒山野岭找块石头或者依靠在树下凑活一夜,可见衙役的工作非常艰难,怪不得稍微有些身份地位的人是不屑于做衙役的。

古代犯人被判流放发配的时候,衙役能从其中捞到多少油水? 第4张

古代押送犯人的衙役一般人数不多,并且路途非常远,衙役犯人相处的时间非常长,但是官府对衙役的要求非常严格,犯人逃脱是重罪,不仅仅是犯人以及家属要遭殃,押送的衙役也是要受处罚的。

衙役虽然表面上看是位于执法者的地位,但是放在整个社会阶层中,他们仍然是最穷苦的那部分,犯人被发配边关要忍受数千里的路途折磨,同行的衙役一样要忍受相同的痛苦,但即使是这样,成为衙役也是底层人民的渴望,因为生活本来就非常艰难。

衙役的收入是非常少的,但是通过押送犯人去边关,或多或少都可以从犯人身上获得好处,这也成为衙役愿意忍受折磨完成押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