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3.0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天工开物》是一部由宋应星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编写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天工开物》一书不仅是我国古代记录科技工艺的工具书,其中宋应星所表达的哲学思想更具有指导意义。在《天工开物》出版的几百年了,并未引起当时世人的关注。反观国外,对于《天工开物》的研究一直不断。当时所处的晚明背景,虽然经济繁荣,却体制混乱,从而造成的隐患接连爆出。宋应星在传承“实学”思想的同时,更融入了自己“天人合一”的观念。这其中所蕴含的技术哲学思想,不仅是针对晚明社会制度,对于当下,科技发展从而造成的生态失衡,更有探索的意义。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宋应星

1.《天工开物》的成书背景

1.1 宋应星其人

宋应星的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十分曲折的一生经历,造就了他独立于世的思想理念。宋应星在他的著文撰述中,致力于将他对社会、政治和哲学的考虑综合在一起,而他对工艺知识的记录原本就是其整体思考和专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深受宋至晚明期间的文化侵染,然而,著作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却挑战了那个时代。这和他存在着极大落差的生平经历有着极大的相关。

宋应星,字长庚,生于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村人。他的家族本身可以称之为名门望族,祖上也着实出现过卓有成就之人。但后来家道中落,很早就姐春刀农田、作坊等,也造就了他后来“重五谷而贱金玉”的实学思想。

宋应星少年时代主要是求学过程,天资聪颖,成绩优异。直青年时代已经积累了大量哲学和诗词方面的学识,并选择科举入仕以实现抱负。正是这曲折的求仕经历,促使他思想更为激进和成熟。在1616—1631年间,他多次进行远程技术考察和社会调查,获得了极为重要的实用学问,也使他对晚明腐败危机的社会状态有深入的了解。

“多次会试的失败和理想的破灭,终于使宋应星悟出一个道理:实现济国济民良好志向的阶梯不一定是科举功名,也不一定非当高官不可。当务之急是下决心与科举决裂,而转向“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实学,使自己成为名正言顺的科学家并与儒术决裂,而转向对明末社会展开批判性解剖,使自己成为‘背违儒说'的社会思想家。”

1.2 成书背景介绍

深入地去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对理解其所想表达的思想是很有助益的。文化史表明,每个卓越历史任务的出现都有其时代的需要,并都是该时代的精神产物。十七世纪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由鼎盛开始逐渐衰落。在明代中后期,中国封建制度已经进入了衰败阶段,资本主义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萌芽。但最终并没有取得成果,生产方式也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仍然是一个封建社会。

首先,《天工开物》形成于晚明时期,晚明是指嘉靖末年、隆庆、万历、天启和崇祯王朝,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较为混乱的一个时代,但也是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社会面临严重的危机,官吏腐败、财政紧缩、军备疲软等等现象都让原有的统治秩序难以维持。这让宋应星认识到通过仕途已经无法挽救社会,转而通过科技改变世界。再者,明代后期所形成的“实学”思潮。明代中后期文化氛围处于一种内部生发与外部引发相融合、碰撞的环境。代表不同阶级的思想都希望符合本阶级的基本利益,社会越是动荡,思想碰撞越是激烈。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第2张

  《天工开物》

2.“天工开物”的释义和其价值观

2.1 书名释义

杨维增先生在对《天工开物》书名释义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国外学者对于书名的意译或解释是较为准确的。

英国学者李约瑟把“天工开物”译成““Exploitationofthe Worksof Nature”,意思是“天工的开发”。美籍华人学者任以都和她的先生孙守全在其《天工开物》英译本序言中把“天工开物”译成“TheCreationof Natureand Man”,意思是“自然界和人的创作”。日本学者三枝博音把“天工”和“开物”解释为:“所谓天工,是指自然的作为而并非人的作为。所谓开物,是指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把包藏在自然界中的种种物产进行加工。”日本学者薮内清同意三枝博音的看法,认为:“天工意味着是与人工相对的白然力,开物则是人工对于这种自然力的利用。”

相比较国外学者的意译,国内学者对《天工开物》的书名释义就是直译。《天工开物》开篇序言中说道“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也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丁文江先生一在《天工开物卷跋》中说`旧天工者,兼人与天言之耳。”潘吉星先生在其专著《宋应星评传》中写到,根据近代前贤的诠释,我们认为“天工开物”中的“天工”指自然界的功能和自然力的作用,具有自发性,是一种自然过程的行为。“开物”指人类从自然资源中有目的性地开发、生产出种种有用之物或物质财富,是一种认为的行为。将“天工”与“开物”结合在一起,意味着通过技术的桥梁将天工和人工、自然力与人力、自然界的自发行为与人类的自觉行为相结合与协调,使之相得益彰,不断地从自然界开发出种种有用之物。这就是宋应星“天工开物”思想的精神实质。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这一思想的字面含义,则为“为人工役使天工来开物”或“利用天然力配合人工技巧开发出有用之物”。

2.2 《天工开物》的内容及其价值观

2.2.1 《天工開物》的内容:《天工开物》共分为上中下3卷,18章,插图123幅。依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原则排列:上编共六卷,分别讲述了稻、麦、黍、稷、粱、粟等粮食作物和棉、麻、豆等经济油料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和加工,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以及制盐、制糖、养蚕、养蜂等工艺。中编共七卷,分别介绍了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构造和使用,铜、铁的铸锻,石灰、煤炭、硫磺、白矾等的烧制,以及榨油、造纸的方法等。下编共五卷,分别记载了金属矿物的开采、洗选和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酒曲等的制作,以及珠、玉和各种宝石的采集和加工等。

《天工开物》的内容几乎涉及了当时我国所有的重要的产业部门,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明朝及明朝以前的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2.2.2 《天工开物》的价值观: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卷序》中写到:“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他认为,世间万物,皆靠天工雕琢而成,而非人力。他还指出过,天工是人工运转的凭借条件。由此可见,宋应星对于天人关系的观点就很明显了,他认为,人应该顺应天,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崇尚神学的古代封建社会,宋应星的思想可谓反其道行之。在他的思想主体中,天做为客观存在的客体出现,并演化万物。“天地间,非行即气,非气即形”,“由气而化形,形复返与气”。(《论气》),不存在神鬼操控。

再者,宋应星是绝对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拥护者,主张实践出真知。他辩证地看待了人与天之间的关系、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如在《粹精·攻稻》中所描述的“江南信郡碓之法巧绝”就是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典例。在宋应星的思想价值观中,人应该在顺应天的情况下,通过生产和实践在天的循环下获得成果。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第3张

  《天工开物》

 3.宋应星的思想核心

3.1 天人合一

关于“天”和“人”的关系论述,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重要命题。史料记载,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天人感应”、“天人相分”、“天人合一”。在《天工开物》的卷序中,宋应星引用了《周易》中“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思想,辩证地表明了自然界物产丰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需要顺应天道、运用自然并通过实践以求生存。既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还认可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宋应星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他曾在《天工开物·乃粒》中提到:“圣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这是人与五谷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离不开五谷的供给,而五谷的生长也依赖人工的运作。自然界的物产是极为丰富的,但立时可用可食的却并不多,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劳作来变为己用。宋应星的著作中,从五谷到金玉,无一不体现这种辨证的关系。

宋应星的思想换言之就是可持续发展观念,他有逻辑地阐述了自然生态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违逆自然规律,需要顺应自然;我们不能空谈科学技术,需要实践操作。宋应星关于科学技术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很值得我们当下科技发展所借鉴。人类不计后果地改造自然,索取自然界的资源,所造成的反噬是科学技术无法消灭的,类似于大批量填海工程所造成的海平面升高,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就是自然对我们敲响的警钟。在人类不步入工业化社会之后,自然生态的失衡也愈加明显。所以,宋应星的“天人合一”理念很具有探究意义。

 3.2 务实重民

晚明时代所强调的“经世致用”是用来抨击教条化的宋明理学,代表了当时社会思潮的根本转向。在思想变迁中,以李贽,王艮为代表的实学主义对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的思想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晚明的社会形态是手工业、工业、农业等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缺乏将这些工农综合技术系统详细阐述的著作,《天工开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当时社会实践的需要的。宋应星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在对儒家科举绝望的同时,“务实”可能是他另一条济世利民之道。

在《天工开物》的整体看来,宋应星是主张“重五谷而贱金玉”的,这和他幼时经歷息息相关。他同情百姓疾苦,他认为百姓反抗是因为“民穷财尽”,这种财尽是指社会物质财务的枯竭,随之又提出了“呈效于日用之间”的思想。他认为工农业产品才是民生之本,他不仅重视农业生产,还认为农业发展离不开手工业的扶持。再者,他摒弃了曾经重农抑商的思想,认为商业贸易是人类获取经济利润的最佳手段。“人群分而物异产,来往贸迁以成宇宙。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类哉?”(《舟车》)

宋应星脱离仕途,身处民间,所以更能体会到群众百姓的疾苦。前文介绍了晚明时代的混乱黑暗,政治层面的斗争会极大地影响到百姓的生活。群众百姓深受“苛捐杂税”、“土地兼并”之苦。所以,他提出了“呈效于日用之间”,指责达官贵人骄奢淫逸,不知美食金玉从何而来。这促使了他对于利民的实践性行为的追求。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第4张

  《天工开物》插图

 4.《天工开物》的技术哲学

杨维增先生将“天工开物”译为“人凭借天工开发万物”,很全面地表达出了宋应星关于天人关系的技术哲学思想。在了解宋应星其人的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后,我们不难认识宋应星的整个思想形成脉络。因为幼年的窘迫,使他更能体会到务实重农的重要性,这奠定了他思想中“实践”的基调。求仕的曲折以及晚明时代的黑暗混乱,对儒家科举的绝望和济世利民的抱负之间的不可调节,致使他另辟“实学达用”之路。宋应星的技术哲学中,“开”即实践是重要的理论行为工具,他坚持“实践出真知”,他将实践作为主客体之间的纽带,辨证地阐述了他的思想观念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家,猛烈地抨击了尚空谈轻实践的风气,矛头直指教条僵化的“宋明理学”。在宋应星整个哲学体系中,对“天”和“人”之间的关系的辩证阐述是很具有现实探究意义的。从他的思想价值观中剖析,宋应星对于“天人合一”、“相互影响”十分推崇,他对于“天”的尊重,也是对自然界万物的尊重。这种尊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而作为主体的人,应该顺应天道进行实践改造,吴汝纶在为《天演论》作序时指出:“人之争天而胜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宋应星“天工开物”的思想,是中国17世纪农业社会后期关于天人关系的技术哲学思想的大总结,是在科技领域对王阳明心学的批判,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的继承和发扬。

钱宝琼先生生前曾经说过:“研究吾国技术史,应该上抓《考工记》,下抓《天工开物》。”除了书中详细系统的技艺描写,“天工开物”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时代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探究。关于一门技术,我们总有攻克的一天。然而,如何有效地运用却是人类一直须得钻研的难题。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消减,从而引发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在遭受许多自然界的反噬过后,人类应该有所警觉——自然规律是不可随意更改的。我们不能过分地陶醉于征服自然的快感中,如何在不违背自然法则前可持续性发展才是我们当下所应该关注的。

宋应星的技术哲学思想给我了们很多提示,我们在充分运用了实践这一理论行为工具的前提下,更应该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是天与人之间出现不平衡所造成的恶果。正如宋应星所有,自然界物产丰富,不以人的物质为转移。我们人类无法造出自然界里的物产资源,如果不正确地去运用,最终只会是一个“民穷财尽”的后果。所以,对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技术哲学思想的探究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