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魏武侯将魏国国力推向巅峰,也将魏国拉下神坛

魏武侯将魏国国力推向巅峰,也将魏国拉下神坛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5.8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魏武侯三家分晋魏国的第二代国君,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战国初期,魏国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在魏文侯的治理下,文有李悝,武有吴起,西克秦国、南压楚郑,东御齐国,至于韩赵更是自己铁杆小弟,成为三晋时期的掌门人,可以说魏国就是当时的诸侯灯塔。

但魏文侯之后的魏武侯虽然在父亲的基础上将魏国的国力推向了巅峰,但对外政策上却从魏文侯时代的稳健灵活转变为冒险贪进,也放弃了之前西进秦国的战略,将魏国的精力放在了与山东其他诸侯的争夺土地中。

在对外征战中,魏国先与韩赵交恶,后与齐楚开战,加上本身就处于是四战之地,最终让魏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甚至在魏武侯去世的时候差点亡国,可以说魏武侯就是让魏国由盛转衰的那个人。

魏武侯将魏国国力推向巅峰,也将魏国拉下神坛

战国初期,魏国是诸侯灯塔

魏文侯的富国强兵之路

公元前446年,魏文侯魏斯从祖父魏桓子那里接手了魏国的基业,而中原大地也由春秋时期的小打小闹演变为你死我活的灭国战争,诸侯国的数量锐减,各国也都积极招募贤才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至于魏文侯,他对贤才的渴求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魏国占据富饶的中原地区,但魏国的地缘实在是太差了,时刻都会面临被其他诸侯侵袭的危险。

三家分晋后,魏国得到的土地比不上赵国,富裕程度也比不上韩国,而且魏国的土地还被分割,在其他诸侯国内还有自己的飞地,与齐、楚、秦、赵、燕、韩等六国都接壤,可以说是一个四战之地。

因此魏文侯清晰的认识到想要在乱世中生存首先得自身强大,这样不仅可以保住魏国,更是可以在此基础上灭其他诸侯而称霸,所以魏文侯即位后开始大肆招募贤才,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都来者不拒,但招人容易,识才太难,为了选出可靠的人才,魏文侯将这些贤才下放到地方,先让他们试试随后授官。

在众多人才中,由两个人脱颖而出,这就是吴起和李悝,尤其是针对魏文侯富国强兵的梦想,李悝从官制、全农、刑法等方面进行论述,魏文侯一听,这就是他想要的富国强兵之路,在魏文侯的支持下,魏国率先变法,这就是李悝变法。

魏武侯将魏国国力推向巅峰,也将魏国拉下神坛 第2张

李悝变法

在李悝的变法中,首先废除了官禄世袭制度,以军功和才干授官赐爵,调动底层百姓的积极性;后废除井田制,对魏国土地进行丈量,承认百姓土地私有权的同时进行收税;在军事方面则是组建魏武卒,相对于其他诸侯国,魏武卒都是职业军人,不需要下地干活,每日训练就是打仗。

当然李悝还有其他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让魏国在短短几年内实力大增,也为其他诸侯国变法提供了楷模,至于李悝,他还写了一部《法经》,而日后的商鞅就是带着《法经》前往秦国进行变法的。

稳健灵活的对外政策

由于魏国处于四战之地,魏文侯始终采用稳健灵活的对外政策来开拓疆域,比如同为三晋的韩国和赵国,魏文侯尽量避免和他们发生矛盾,且在韩赵两国出现矛盾的时候以中间人的身份进行调解,渐渐成为他们的领头人,目的就是稳定自己的大后方,随后逐次削弱秦、楚、齐达到称霸的目的。

魏武侯将魏国国力推向巅峰,也将魏国拉下神坛 第3张

河西之战

当然魏文侯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在魏国强大后,派吴起先进攻秦国河西地区,目的就是试探秦国的实力,如果可以,直接吞并,当然还有其他诸侯国的反应,但没想到攻打秦国的时候,齐国和楚国被魏国强大的实力所震撼,明显想要抱团背刺魏国。

面对这样的局势,魏文侯敏锐的发现一口吃掉秦国会招来齐国和楚国的背刺,所以夺下河西后开始改变对外政策,当然河西之战令魏国扩大了地盘,还把崤函一带牢牢把控,彻底掐死秦国的东进之路。随后魏文侯准备稳固韩赵这个大后方,然后分别、逐次削弱秦、齐、楚三国,最终吞并天下。

所以魏文侯时代对外军事行动都是速战速决,避免战事拖延,而且见好就收,防止过分的逼迫引起他们的联合对抗,内部则是对韩赵进行联合,将他们绑在自己战车上,稳固自己的大后方,这其中韩国还好说,不怎么听话的就是赵国。

想要拿捏赵国就得灭掉在大国之间反复横跳的中山国,只要拿下中山国就可以让魏国牢牢掌握对赵国的战略优势。

中山国是夹在赵、燕、齐、魏四国之间的小国,虽然面积不大,但经常利用几个大国的矛盾反复横跳,且民风彪悍,这也是他们可以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百年的原因,但中山国位置险要,是齐国插手晋地的跳板,也是赵国一直吞并的诸侯,赵国一旦吞并中山,那么魏国在赵国境内的飞地就十分的危险,也会极大削弱魏国对赵国的掌控。

魏武侯将魏国国力推向巅峰,也将魏国拉下神坛 第4张

灭中山国

因此魏文侯在河西站稳脚跟后立马乐羊、吴起等人进攻中山国,中山国的确不好打,在魏国强大兵力和名将的围攻下,中山国硬是坚持了三年才被魏国征服,中山国被灭后,魏国彻底形成了对赵国的战略压力,也让赵国服服帖帖的跟在魏国后面。

可以说在魏文侯时代,魏文侯以三晋为大后方,不断削弱秦齐楚三国,然后重点进攻秦国,成为战国初期无可争议的霸主。

魏武侯将魏国推向巅峰,也开启魏国的衰弱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儿子魏击继位,史称魏武侯,魏武侯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向老臣们夺权,在魏文侯时代,魏文侯邀请大儒子夏来魏国的西河讲学,吸引了一大批士子前来求学,不仅增强了魏国的人才储备,还提升了魏国的大国地位,当然魏国日后人才输出基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魏武侯将魏国国力推向巅峰,也将魏国拉下神坛 第5张

魏武侯

子夏的讲学不仅吸引了士子,还有大量的魏国贵族子弟,也让子夏的学生分成两拨人,一拨是吴起这样的出身平平但胸怀大志的人,一拨是魏国贵族子弟,地位的不同会让他们自然而然的形成属于自己的小圈子,贵族集团天然排斥底层士子。

虽然魏文侯不看出身使用这些人才,但魏武侯可没有他这样的可以不拘一格的任用他们,毕竟魏武侯的成长时期,魏国已经强大,身边自动聚集了一批贵族子弟,加上魏武侯长期作为接班人被悉心培养,灭了中山国之后更是坐镇中山国这里,在燕、赵、齐三国之间纵横捭阖,个人能力丝毫不差。

对于刚掌权和想摆脱父亲光芒的魏武侯来说,摆脱文侯时代老臣的束缚和揽权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至于文臣领袖李悝,在魏武侯继位不久后去世,算是各个变法中少有的善终纸人,至于武将领袖吴起就成为魏武侯夺权的对象。

当然吴起在军中威望高,刚即位的魏武侯夺权还不是时机,加上还得用吴起为魏国镇守河西,夺取秦国土地,至于吴起,自然也不负众望,多次进攻秦国,尤其是阴晋之战,吴起横扫河西,势如破竹的进入关中平原,向秦国腹地推进。

魏武侯善于用兵,但不善于政治,想要依靠军功争夺国相地位,遭到一帮贵族们的排挤,最终被武侯君臣排挤跑到了楚国,被楚悼王任用进行改革,让楚国很快强大起来,当然吴起不是第一个被赶走的,也不是最后一个,不知道魏国有多少吴起这样的老臣被排挤掉。

彻底掌权的魏武侯开始放弃魏文侯时代稳进的战略,开始搞事,第一个搞事的对象就是自己的铁杆小弟赵国,但三晋联合作战的时候,往往是魏国得到实惠,其他两国往往都是打工仔的身份,赵国不乐意了,也利用用公仲连实行变法,将都城迁往战略要地邯郸,显示出自己争霸中原的野心。

不过魏武侯可没有魏文侯那样的战略敲打,他从未想过舍弃一部分利益让赵国再度成为盟友,而是决定和赵国彻底翻脸,在武侯十年的时候,赵国公子作乱,一群赵国公子居然要魏国攻打邯郸,这让魏武侯觉得机会来了。

一旦拿下赵国,那么攻占韩国也是很快的事情,只要重新整合三晋之地,那么魏国就有机会问鼎天下,但这也是赌国运,赌赢了,魏国一统三晋,日后就可以吞并天下,赌输了,那么彻底颠覆魏文侯时代的战略,三晋关系破裂,魏国那就是真正的四战之地。

当然魏武侯还有选择,继续执行魏文侯时代的战略,尤其是拿下秦国,那样魏国将会有足够的实力专心对付其他诸侯,但魏武侯选择了前者,挟文侯余威和魏国数十年之积蓄全力攻打邯郸,可惜失败,未能攻下邯郸,也让战国初期最强的魏赵关系就此破裂,之后魏赵战乱不断,附带着齐国和魏国小弟卫国也加入中原纷争。

魏武侯将魏国国力推向巅峰,也将魏国拉下神坛 第6张

三晋联盟破灭

虽然魏武侯凭借父亲改革的遗产可以征战四方,甚至能打出不少战绩,但未能取得重大的实质性战略进展,反而结仇于诸侯,吞并赵国失败与韩赵交恶,与齐楚开战,四面受敌,魏武侯战争越胜利,处境就越孤立。

因此在魏武侯死后,由于没有立世子,赵国引来韩国,企图利用魏国的公子夺位一举灭掉魏国,不过关键时刻,韩国没有配合,毕竟韩国是三晋中实力最弱的,只有魏、赵同时存在,韩国才可以生存,也得益于韩赵的矛盾,魏国一举击败两国联军,由公子罃即位,这就是日后的魏惠王。

魏武侯即位之初虽然还遵从魏文侯时代的主张,对外积极备战,为魏国开辟了大量领土,但在大局观和用人方面远远不如魏文侯,魏文侯时期人才济济,大家各司其职,让魏国得以强盛,武侯即位后虽然老臣犹在,但很多人都被排挤掉,导致魏国人才大量流失,尤其是吴起。

魏武侯将魏国国力推向巅峰,也将魏国拉下神坛 第7张

魏国的四处征战

虽然魏国国力在魏武侯时代达到了巅峰,但他也亲手埋下衰败的种子,连年的征战,疆域是开拓了,但也在各个诸侯国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尤其是亲手拆散了魏文侯时代的三晋同盟,不仅让魏国直接面对齐楚两个大国,还要时刻提防背后的秦国和北方的赵国,四面树敌,终于在魏惠王时代在大国的夹击中彻底走向没落,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