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秘传 > 演义趣闻 > 这种反盗墓高明 盗墓贼竟准确把盗洞打在地宫上

这种反盗墓高明 盗墓贼竟准确把盗洞打在地宫上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4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盗墓贼二度盗挖晋陵风水遭破坏、“龙脉”被掘,祖宗受辱,对司马家族无疑是一次最沉重的打击。当时,42岁的琅琊王、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已在建康(南京)称王,不久即帝位。史称“晋元帝”,东晋开始。司马睿听说刘曜在洛阳盗毁了自己的祖陵,悲痛欲绝。据《晋书·元帝纪》(卷六)。司马睿当时穿起孝服,大哭三日,他命令冠军将军梁堪、守太常马龟等人,火速前去,不惜一切代价修复被毁陵寝。国都灭亡了,陵墓哪能完好?继刘曜盗墓之后,仅仅过了32年,即晋穆帝司马聃在位时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九月,又有盗墓贼去挖了峻阳陵和太阳陵,造成二陵地宫严重崩塌。接到凶讯后,司马聃自然也如司马睿那样“素服三日”,并派太常赵拔,想尽办法前去修葺被盗二陵。

这种反盗墓高明 盗墓贼竟准确把盗洞打在地宫上

网络配图

但是,司马睿和司马聃可能不曾想到,包括自己的陵寝在内,分布在都城附近的东晋帝王陵,也未能躲过盗墓贼的铁铲锹。

惟一违反祖训晋陵在南京发现

据史料记载,东晋陵区主要在建康都城西、东、北三个方向,紧靠宫城。西陵区在鸡笼山之阳,今南京大学北园、鼓楼岗一带,葬元、明、成、哀四帝;东陵区在钟山之阳龙尾坡,今天富贵山一带,葬康、简文、孝武、安、恭五帝;北陵区在幕府山之阳,葬穆帝。在东晋灭亡后不久,东晋诸陵也如西晋诸陵一样,分别被政治对手和盗墓贼光顾了。

这一说法,得到了现代考古证明。

1980年,南京汽轮电机厂在位于幕府山南边,与北郊北固山毗连一处土丘上搞基建,此土丘有20米高,南北长5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当挖土机把土丘上部削去6米多后,一座大墓暴露了出来。1981年4月,南京博物馆考古队进行了发掘,整个发掘由考古专家朱兰霞主持。

这是一座平面呈“凸”字型的券顶砖室大墓。在事后发表的《南京北郊东晋墓发掘简报》中,认定此墓为东晋中、晚期帝族或者某一豪族陵墓之一。对照《建康实录》穆帝葬在“幕府山之阳”,陵号“永平”,“周四十步、高一丈六尺”的记载,朱兰霞进一步推断,墓主就是司马聃。司马聃的永平陵,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座有封土堆晋帝王陵,这严重违反了司马懿“不坟不树”的祖训。为何司马聃要标新立异,现在已无法说清。而为何不是认定此墓即永平陵,而仅是推测?因为墓中能够证明墓主身份文物一件也没有,都让盗走或盗毁了。利用“反盗墓”,盗墓贼开晋陵“天窗”按照盗掘帝王陵墓的一般常规,首先得找到陵墓的“入口处”。此处也是最后封死地宫的地方,再往里,就是下葬时运送棺材进地宫(墓室)的通道,此通道习惯称之为“墓道”,小一点的叫“甬道”。

这种反盗墓高明 盗墓贼竟准确把盗洞打在地宫上 第2张

网络配图

找到墓道,盗墓等于成功一半,但并不等于成功。接下来,还得再想办法排除墓道前后和中间有意设置的反盗墓装置,这才算OK。为了不让盗墓贼轻易得手,墓道上障碍多多。如道前设极难打通的金刚墙,次立一至数道不等的石门,门后还有“自来石”,早期会有机弩、利剑、毒气等机关暗器。

晋帝陵规模相对比较小,但也有甬道。与其它帝王陵使用石门封堵不同,晋陵墓道中间的封门全是木质的。所以在考古专家打开甬道后发现,并无封门,实际上早就腐烂了,仅乘落在地上的铜、铁扣件。但晋陵在墓道前,也设置了障碍,有很厚而坚硬的封土。被推断为司马聃永平陵的幕府山南东晋大墓,墓道口有两层封门墙,墓道中还有两道木门,便充分考虑了反盗墓因素。

1964年在富贵山发现的,疑似最后一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冲平陵中,除墓道有大量封土外,在墓室四周还发现了用黄胶土掺碎石平夯填实而成、0.5米厚夹层。此夹层对有保护墓室、反盗墓,均良好的任用。

但是盗墓贼比鬼还精,盗墓时他们根据每座墓的特点来决定盗掘手法。晋陵都没有坟头,上面封土少,他们就采取了“开天窗”办法,盗洞直接打在墓室顶上,且相当准确,司马懿的“反盗墓”,反而被盗墓贼利用了。而不再费心思寻找墓道,这有点类似于考古中的发掘陵墓手段之一“揭顶法”。

或是直接从旁边向下打直径在一米左右的盗洞,然后再横挖,凿通墓壁进入墓室。“冲平陵”的情况就是这样,考古发现,此墓封门墙以外全系原有堆积,未经扰乱,这说明盗墓贼根本就未从墓道进入墓室,而在墓室壁上打大小不等的盗洞。

晋恭帝玄宫石碣意外出土

事实上,能证明晋帝王陵主身份的物件,并非没有发现过。

据中国权威杂志《考古》1961年第五期上、署名“李蔚然”发布的消息,1960年11月28日,在南京明城墙富贵山段内侧,便发现了晋恭帝玄宫石碣,意外出土。

所谓“玄宫”,即俗称的墓室。

石碣长1.25米,宽、厚均为0.3米。上刻:“宋永初二年太岁辛酉十一月乙巳朔七日辛亥晋恭皇帝之玄宫”,共26个字。出土时,有铭文的一面向北,竖立在离城墙15米远处、距地表深约1米的山坡上。石碣下铺砖两层,砖上又垫以石灰。石碣的出土,可以证明晋恭帝的冲平陵就在附近。但很遗憾,当时在附近并没有发现陵墓。倒是四年后的1964年5月,因为晋帝王陵常设的砖砌排水沟暴露,南京博物院顺“沟”摸瓜,进行考古探查,在离石碣出土地点400米远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晋帝王陵。当时南京博物院研究员罗宗真认为,此陵即是冲平陵,但旋即遭到了南京大学考古专家蒋赞初的质疑。蒋认为,此陵可能是晋安帝的司马德宗的休平陵,或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隆平陵。据史料,此二帝也葬于富贵山一带,与冲平陵相距不远。

这种反盗墓高明 盗墓贼竟准确把盗洞打在地宫上 第3张

网络配图

此陵址选在两小山谷之间,墓室就开凿在最凹的地方,造好墓室后再填土,使之与两旁的山梁齐平,不起坟。填土平均厚度达7.1米,都是本山上的黄土,不知情者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是座墓。

虽然此墓没有唐帝王陵雄伟,但也非寻常人家可以造成。整座墓需用砖40000块以上,开凿石方1400立方米左右。加上制砖、营造等各项工程,至少需要4000个工以上,这在当时,只有统治者才能做到。

遗憾的是,富贵山这座帝王陵也在早期被盗了。

盗墓贼进入墓室后,劫尽了上眼的随葬品,打碎了他们认为不值钱的物件,乱扔一地,残存的也都被盗墓贼翻动。尽量如此,当年南京博物院考古清理时,还是出土了不少文物,经修复,共有71件。可此也可见,当年司马懿立下的“敛以时服,不设明器”祖训,后代孙子在执行时,还是大打折扣的。

盗墓贼寻找神秘“金井”

当时让考古人员现场不解得是,富贵山东晋帝王陵墓室内好几处地砖被撬开了,刨出了几个“树坑”,一直到岩石层,特别是停放棺材位置下,坑最大。而在幕府山南司马聃的永平陵墓室内,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前半部的铺地砖也被盗墓者撬开了,堆放在一边,挖了两个见底的大坑。

这真是把墓盗得“底朝天”了。后来仔细分析才知道,这是盗墓贼在寻找“金井”内和秘埋墓室下的镇陵宝物。

“金井”位于地宫后半部,棺材摆放的正中下方。此“井”并不是真正的水井,实际上就是直径十来公分的洞穴,也不深,从宝床上面往下,深度也就一尺多。

但“井”内百分之百会有好东西,因为过去迷信者认为,金井“勾通阴阳、交流生气”,不能小视,故而从不会让“井”空着,多置放珍宝。

“井”中放的宝物,一般都是死者生前用过的心爱之物,用以乞福求祥。据记载,光绪皇帝曾在金井中投下了金、银、珐琅质怀表、珠宝,还有他生前脱落的一枚臼齿。

传说,龙脉上的“金井”内有水,遇旱年不会干涸,遇涝年不会溢出,这便是所谓“不竭不盈”的“金眼吉井”。笔者曾专门请教过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潘谷西,潘先生称,“金井”位于整座陵寝的最后部,是个风水穴位,卜地时定下来的点。实际上没有那么神的,但在营造过程中,有建筑学上的意义,它起到座标的作用。在某一个点上挖“金井”,这里也有讲究,这里也多说几句。

这种反盗墓高明 盗墓贼竟准确把盗洞打在地宫上 第4张

网络配图

有这么一个传说,当年清顺治皇帝选定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时,他站在丰台岭上,将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的翠玉扳指轻轻指下,扔向山的南坡。然后对身边臣僚说,此山可以为朕寿宫,扳指停落处就是佳穴。后来,臣僚在一个个草丛中找到了,当即在此处打桩做上记号,此处即是清孝陵的“金井”位置。

但在一般情况,往往由精通风水的堪舆师定穴,即所谓“三年求地,十年定穴”,其过程相当慎重,也很诡异。

东晋帝陵被盗疑云

晋帝陵中是否有设风水穴“金井”?“井”内是否有宝物?

因为被盗墓贼破坏了,尚不得而知。但由此可见,这些盗墓贼还是有丰富风水知识的,不然也不会往棺材底下刨。1928年,孙殿英盗清东陵时便把乾隆皇帝、慈禧后太的棺床下的“金井”,翻摸一空。

最后有人会问,盗晋陵的会是伙什么样的盗墓贼?可以确定不是近现代盗墓贼。

晋陵都不曾一次被盗,但都是早期,首次盗墓可能是出于政治报复的“官盗”;再后,则可能是寻财觅宝、梦想致富的“民盗”。

在幕府山南司马聃的永平陵墓室内,便发现了南唐时期的瓷碗碎片。可见,较晚一次盗掘可能便在南唐,盗墓贼可能是怕人发现,连续作战,连吃喝拉撒,都在墓室内。

看来,盗墓贼是世上最难防、胆子最大的窃贼。

宫廷野史
演义趣闻
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