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一夔已足”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成语“一夔已足”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7.5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成语】: 一夔已足

成语“一夔已足”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拼音】: yī kuí yǐ zú

【解释】: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成语故事】:

成语“一夔已足”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第2张

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行走如飞;眼睛发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阳;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非常吓人。人们称这怪兽为夔。

到了尧统治天下的时候,民间出现了一位很有名气的乐师,名字也叫夔。他精通音律,特别擅长击盘。盘是一种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据说夔一击盘,百兽就会随着它的节奏跳舞。

舜继位后,认为音乐能体现天地的精华,打算任命一位乐官,便派重黎到民间去物色。重黎找到夔后,把他推荐给舜。舜任用他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能。

舜非常欣赏夔的才能,决定派他到各地去正音协律,传播音乐。重黎担心夔一人难以胜任这个重任,建议舜再寻找几位乐师协助他执行任务。舜听后摇摇头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佯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