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历史文化探索:滥竽充数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历史文化探索:滥竽充数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0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滥竽充数,(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那么典故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历史文化探索:滥竽充数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典故】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释读】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