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猛志常在”是什么意思?“猛志常在”有什么典故?

成语“猛志常在”是什么意思?“猛志常在”有什么典故?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还不知道:成语“猛志常在”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猛志常在”是什么意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猛志常在】故事的主人公:

精卫,一般指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儿,也是精卫填海典故的主人公。

刑天,又称战神刑天、形天、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之一。

【猛志常在】是什么意思?

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猛志常在】出自哪里?

成语“猛志常在”是什么意思?“猛志常在”有什么典故?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猛志常在】词语辨析:

【猛志常在读音】:měng zhì cháng zài

【猛志常在的近义词】:雄心勃勃

【猛志常在的反义词】:壮志凌云

【猛志常在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

【猛志常在】典故:

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泳时不幸淹死了。她死后变成了叫精卫的鸟,常常从远隔千里的西山衔来木石,投到东海里,想把它填平。《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讲:刑天与黄帝争天下,最后被砍了头,扔到常羊山。刑天没了头,就把自己的乳头变成眼睛,把肚脐变成嘴,挥舞着盾牌和斧子,要和黄帝继续战斗。

成语“猛志常在”是什么意思?“猛志常在”有什么典故? 第2张

晋代诗人陶渊明写道:“精卫衔来小树枝想填平东海,刑天死了还挥舞着盾牌和斧子,他们的雄心壮志真是可歌可泣。”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