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是如何描写林黛玉的病情的?为何会在逐渐加重?

红楼梦是如何描写林黛玉的病情的?为何会在逐渐加重?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5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颦儿一生之悲剧,若论直接原因,便是她的不足之症导致的,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反复提到过一个论点:黛玉病逝在前,宝钗出嫁在后,若是黛玉未死,宝钗不可能嫁进贾家,这几乎是定论,而不会是高鹗续写的宝玉、宝钗成亲的夜里,黛玉凄然死去这样的戏剧化情节。

所以,窥探黛玉之悲剧,不得不分析她所患之病。《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病情曾有过很多细节化的描写,譬如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

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第3回

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王夫人曾询问过林黛玉的病情:

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第28回

可尽管荣国府对林黛玉的照料甚是周到,请来不少太医为其疗治,可林黛玉的病情还是在持续恶化,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细闷制风雨词”,薛宝钗曾感慨颦儿之病:

这日宝钗来看她(黛玉),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第45回

顺着时间顺序理下来,我们会发现,林黛玉的病情在逐渐加重,虽然荣国府给她请来了众多太医,可颦儿的病情并未得到丝毫缓解。

红楼梦是如何描写林黛玉的病情的?为何会在逐渐加重?

细数之下,有没有从根儿上解决林黛玉病症的方法呢?其实是有的,《红楼梦》第3回林黛玉初进贾府,面对众人的询问,她曾讲过一个癞头和尚的故事:

黛玉笑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得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第3回

也就是说,要想从根儿上治疗林黛玉的病症,除非她听从癞头和尚的建议,从此遁入空门。这个方法听着很扯,貌似不符合科学,但有人曾经成功过,那就是妙玉。

《红楼梦》中凡是名中带“玉”字的人物都有特殊含义,所以就有很多论者提出:妙玉是平行空间的另一个林黛玉——她代表的是当年听从癞头和尚的建议,遁入空门的林黛玉。而且事实证明,妙玉遁入空门后,她的病真的就好了: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士,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第17回

林黛玉是姑苏人氏,妙玉亦然;林黛玉出身读书仕宦之家,妙玉亦然;林黛玉从小身体多病,难以疗治,妙玉亦然。

唯一的区别就是,妙玉家人为了女儿的健康,同意了让妙玉遁入空门,病情便由此得到了根治,由此可知,若是林如海、贾敏当年同意将林黛玉送去佛门,大概率林黛玉就是另一个妙玉——林黛玉、妙玉乃平行空间之两人,的确颇有道理。

问题在于,为何寻常药物治疗对林黛玉的病情无用?为何一定要遁入空门,才能根治林黛玉的病症?曹雪芹此处其实引用了佛教的概念,林宪亮之文《妙玉与佛教三题》(载《红楼梦学刊》)在分析妙玉遁入空门的问题时,曾提到过这一点:

红楼梦是如何描写林黛玉的病情的?为何会在逐渐加重? 第2张

佛教认为疾病分为三种类型,《贤首五教仪》卷五云:初明病发相,病有三种。一、四大五藏得病;二、鬼神所作得病;三、业报所感得病。“四大五藏得病”是指人所常见之病,例如风、寒、暑、湿等邪气所致之病以及五脏六腑之病;“鬼神所作得病”是指因鬼神作祟而得的疾病,宝玉、凤姐即是这种情况;“业报所感得病”是指由前生所造业而得的疾病,这种疾病最不易痊愈,非药物所能左右,妙玉、黛玉、宝钗,即是如此。

林黛玉所患的乃是“业报所感得病”,但荣国府却以寻常“四大五藏得病”来治疗,安能痊愈?

林黛玉、妙玉、薛宝钗三人同患此病,但妙玉遁入了空门,根治了病症;薛宝钗性情理性稳重,凡事想得开,故而仅服用冷香丸,便可压制体内热毒;唯独林黛玉,天生聪慧敏感,父母双亡的身世更加加强了她的消极心态,成为“业报所感得病”的唯一受害者。

站在曹雪芹设置的“绛珠还泪”神话传说的角度,林黛玉乃是绛珠仙子下凡,她的目的就是为了还神瑛侍者(即贾宝玉)当年的灌溉之恩,这便是前生恩怨,林黛玉从进入凡尘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她“泪尽而逝”的结局。

而癞头和尚给她遁入空门的建议,则是让她远离红尘,如此这般,林黛玉之聪慧敏感便无处可用,无事可想,便可避免“过慧易夭”之思虑折磨,同时解除“绛珠还泪”之前世业障,由此可得天年。

可叹的是,身为林黛玉平行命运分身的妙玉,即便遁入空门,也未能善果,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她被强盗迷晕掳走,其后会遭受何等折磨可想而知,由此观之,即便林黛玉当年入了空门,恐怕也逃不过薄命的结局,为之一叹。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