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中因为宝玉说自己像杨贵妃,宝钗就生气了到底是为何?

红楼梦中因为宝玉说自己像杨贵妃,宝钗就生气了到底是为何?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接下来本站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一向以端庄优雅出名,然而,这样一个有涵养的女子,却在贾母、王夫人这些长辈面前大发雷霆,让人吃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红楼梦中因为宝玉说自己像杨贵妃,宝钗就生气了到底是为何?

《红楼梦》第三十回,冷战了几天的宝黛二人,以贾宝玉的主动赔罪重归于好,而正当他们和好如初的时候,王熙凤突然出现,并将他们带到了贾母等人的身边。

此时在贾母房间汇聚了一群人,薛姨妈母女、王夫人都在场。贾宝玉如同往常一样同宝钗闲聊,询问她为何不去看戏(薛蟠今天生日)?宝钗回答说,因为天气太热,所以看了一会就出来了。

宝玉便笑嘻嘻地对她说道:难怪别人称姐姐为杨贵妃,原来你也体丰怯热的。

从贾宝玉所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视宝钗为杨妃之美的并非宝玉独创,只怕他也是听人说的;而作为四大美女之一的优秀女子,以杨妃之美来比喻宝钗的美艳似乎也并不不妥。

只是,薛宝钗接下来的言语,却让人大跌眼镜。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到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明明是一句无恶意的玩笑话,为何一向端庄的宝钗会上纲上线如此着急?这是让人诧异的地方。

从贾宝玉所说的,我们可以体会出,他所侧重的仅仅是杨妃的丰满之美;然而,从薛宝钗的愤怒来看,我们却会发现,她所侧重的早也同美艳无关,而是想到了杨贵妃一女伺二夫最终下场凄凉的不堪品行。

薛宝钗借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因为霍乱朝纲而引起公愤,最终杨贵妃死于政治迫害之中,被唐明皇赐白绫吊死在马嵬坡。

她所引用的历史典故,是讽刺贾府贵妃娘娘的族兄们,亦如杨国忠一样作风低下,并给予了贾元春最恶毒的诅咒。

而这一幕,竟然出自一向端庄优雅的宝钗之口,自然更加让人难以接受。

面对宝玉的玩笑话,她为何如此敏感?而不顾贾母、王夫人众多长辈的感受?其实造成她无名之火的原因,同这三句话有关:

红楼梦中因为宝玉说自己像杨贵妃,宝钗就生气了到底是为何? 第2张

1、和尚说了:宝玉命中不宜早娶。

要明白薛宝钗的无名之火,我们需要追溯到端午节元春赐礼这一节。因为在端午节赐礼中,薛宝钗与贾宝玉获得了相同的礼物,而林妹妹,却同贾府的三春一样。

对于元春赐礼的意味,似乎说明了她对宝玉婚姻的态度:我们不得而知,但在王夫人、薛宝钗看来,却显然认定了这是好事的前戏。

所以一向不喜欢花儿粉儿的薛宝钗,公然戴上了红麝串,还在贾府四处闲逛,并堂而皇之地来到贾母的房间同宝玉闲聊。

最终,宝玉被她的酥臂所迷,成了呆雁,而黛玉也因此,醋意大发。而这一幕,正好发生在贾母的房间,岂不是讽刺意味太明显?

巧合的是,接下了的这一幕。

正当宝黛钗三人嬉闹的时候,王熙凤走了进来,还特意邀请他们明天一块去清虚观看戏。宝钗嫌热,不想动;这个时候,贾母走了出来,兴致非常高。

她不仅极力支持凤姐,还特意嘱咐宝钗,不但你要去,连你母亲薛姨妈也一块儿去热闹热闹。

因为贾母、凤姐的盛情,贾府的女眷们都蠢蠢欲动,反而一向紧随贾母左右的王夫人,破天荒的推脱有事不愿意前去,还特意说了这样一句话:

王夫人因一则身上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早已回了不去的;听贾母如今这样说,笑道:“还是这么高兴。”因打发人去到园里告诉:“有要逛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

王夫人所说的这句:“还是这么高兴”,实在耐人寻味,难道此时的贾母不应该高兴?应该伤心难过才对吗?

而纵观前后发生的事,又有什么?值得她伤心呢?

这一切,显然都指向了元春赐礼。

从薛宝钗的异常举动,到王夫人的幸灾乐祸,似乎胜券在握来看,都显示出了,她们所理解的元春赐礼,等同于元春“赐婚”。

只是,一向疼爱“二玉”的贾母,会容许这样的一幕出现吗?面对王夫人、薛宝钗的趾高气扬,她会选择坐以待毙吗?

当然不会。

因此,才有了清虚观打醮这样一出好戏。

清虚观打醮,是元春的口谕,何其隆重?如今,却被贾母、凤姐演变成了贾府大半个女眷的集体出行,这本身,就值得玩味。

而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清虚观打醮中,张道士竟然提出了给宝玉做媒,而贾母的回答,更是高妙之极。

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到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到也配得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红楼梦中因为宝玉说自己像杨贵妃,宝钗就生气了到底是为何? 第3张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面对“荣国公”当日的替身张道士,贾母同他嘘寒问暖了一番,从这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随和的。

只是让人不解的是,面对张道士为宝玉提亲,贾母却是毫无拖泥带水之意,连这个女儿的姓名、家底都不过问一句,而直接说出了拒绝的理由。

“和尚说了,宝玉命中不宜早娶”!

多委婉、多含蓄的理由,又显得多么敷衍呀。

在《红楼梦》中,我们会发现,“和尚”似乎真的很忙,忙着在黛玉三岁的时候化她出家;忙着在薛宝钗小的时候,送给她“海上方”治疗热毒的法子。

更关键的是,他连宝玉什么时候适合结婚都要管。

然而,正是这看似无理的理由,却表达了贾母对宝玉的婚姻态度。王夫人与薛宝钗不是满心欢喜认为胜券在握吗?

“金玉良缘”的吉言不是出自和尚之口吗?好,如今贾母以同样的法子,来表明宝玉婚姻的态度,谁能说出什么?

其实对于张道士提亲的女孩,贾母根本不在乎,她最在乎的,是由此反击王夫人、薛宝钗趾高气扬的态度。

因为贾珠的早亡,因为这句出自和尚之口的话,谁还能再提宝玉的婚事?一个“拖”字大法,无疑给薛宝钗泼了一身的冷水。

2、“不是鸳鸯不聚头”,成为了宝钗无名之火的导火索。

因为张道士的提亲,宝黛二人都不开心了。第二天不仅没有前往清虚观看戏,反而在潇湘馆,大吵了一架。

贾宝玉,还不惜狠命砸了通灵宝玉。

红楼梦中因为宝玉说自己像杨贵妃,宝钗就生气了到底是为何? 第4张

“通灵宝玉”是什么?不正意味着“金玉良缘”吗?而宝玉对它的厌恶,对宝钗而言,也是一种无形的刺激。

宝玉砸玉,林黛玉剪断蕙子,众丫鬟、嬷嬷眼见场面不可控制,赶着将这件事汇报给了贾母、王夫人。

贾母的出场,将剧情推向了高潮。

面对“二玉”的争吵,她丝毫不去指责、询问他们二人争吵的原因,而是数落紫鹃、袭人服侍不到位。末了,还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那贾母见他两个都生了气,只说趁今儿那边看戏,他两个见了也就完了,不想又都不去。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嚈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

情急之下的贾母,用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将她对宝黛二人婚姻的态度体现的淋漓尽致。

“冤家”二字,在古代本意指的就是夫妻;而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这句话,也可谓隐含了贾母对宝黛二人好事的绝对把握。

而这句话,传遍了贾府,王夫人、薛宝钗又如何会不知呢?

想来,此时的薛宝钗,早已失去了元春赐礼带来的喜悦,而被贾母这两句话,刺痛的遍体鳞伤。

3、王熙凤的出色演出,让宝钗如坐针毡。

宝黛二人因为张道士提亲,因为“金玉良缘”,大吵一架,并冷战了几天。面对二玉不合,贾母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也是因此,她特意派王熙凤去看望他们二人的情况,

不曾想到的是,正遇见了他们二人重归于好的画面。

王熙凤见了,高兴得一手一个,将他们带到了贾母等人的面前,并当着众人的面说道:

红楼梦中因为宝玉说自己像杨贵妃,宝钗就生气了到底是为何? 第5张

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合。我及至到那里要说合,谁知两个人到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哭对诉。到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

不得不说,王熙凤确实是一个察言观色、幽默风趣又知分寸的人。

一句“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不仅化解了他们二人越礼的嫌疑,更为此渲染了一份幽默风趣之感。

作者在此,虽然明写着满屋里都笑起来了,但毫无疑问,如王夫人、薛姨妈母女,即便笑,也是满含不甘、愤怒的苦笑。

小结:

或许明白了以上这三句话,我们便能面对,为何一向端庄的薛宝钗,会当着贾母、王夫人这些长辈的面,因为宝玉的一句玩笑话,而愤怒不已了。

因为这三句话,不仅破灭了她期望的“宝二奶奶”之位的美梦;贾母与凤姐的话,更为“木石前盟”,奠定了坚实而明朗的前景!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