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康熙亲征噶尔丹凯旋而归后,在黄河边写下一首七言诗

康熙亲征噶尔丹凯旋而归后,在黄河边写下一首七言诗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3.0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的第三子,母亲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帝执政初期,面对大清王朝刚刚建立的严峻局势,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疆土完整和天下统一。

他先后智擒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驱逐沙俄、三征噶尔丹,这些丰功伟绩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也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繁华,因此康熙帝也被誉为“千古一帝”之一。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挑唆下,发动对清朝的侵扰,他亲率骑兵三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三部数十万众南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带,并向清朝告急,请求保护。

康熙亲征噶尔丹凯旋而归后,在黄河边写下一首七言诗

康熙帝审时度势,为确保边疆安定,决定亲征漠北,连续三次征讨噶尔丹。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大破噶尔丹以万余骆驼组成的防御营地(驼城),噶尔丹败归科布多。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昭莫多之战,清军再次歼敌数千,击溃噶尔丹主力军队,噶尔丹兵败流窜。

连遭两次大败的噶尔丹集团土崩瓦解,已成一股日暮途穷的流匪,但康熙帝却认为,噶尔丹的存在对国家的统一终究是一大祸害,“一日不可姑留”, 因此下令“速行剿灭, 不可稍缓”(《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47、35)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帝又下诏第三次御驾亲征,他统兵出居庸关、雁门关,由保德州西渡黄河,直抵宁夏,并以宁夏为大本营,派出费扬古、马思哈两路大军西出追缴噶尔丹。

康熙亲征噶尔丹凯旋而归后,在黄河边写下一首七言诗 第2张

是年闰三月,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于十三日服毒自杀而死,其女种其海率三百户来降。

噶尔丹自尽,其女率余众投降,标志着平定噶尔丹叛乱取得全面胜利,康熙帝决定班师回朝,他率军从宁夏行至甘肃境内皋兰附近的黄河岸边,面对滔滔不绝的波涛大浪,一时诗兴大发,作出一首七言长诗,即赞黄河,又暗颂天下一统:

《自宁夏出塞滨河行至白塔乘舟顺流而下抵湖滩河朔作》

黄河之源难可穷,滔滔来自遐荒中。

既入洮兰复西出,飞涛浩瀚声淙淙。

来从边山远跋涉,遣师挽饷兼采风。

回銮欲假顺流便,特乘艇舰浮奔洪。

潆洄大野势几曲,沙岸颓突还巃嵸。

乱柳排生枝干密,中有巨鹿藏榛丛。

遥山转转行莫尽,忽前俄后迷西东。

有时塞云催急雨,晚天霁色横长虹。

旌门月上夜皎洁,水光直与银汉通。

放櫂百里只瞬息,迅于走坂驰骏骢。

中霄望见旄头落,幕北已奏烟尘空。

兹行永得息兵革,岂惜晓暮劳予躬。

长河绵延古鲜历,巡阅乃与区域同。

自此寰海乐清晏,熙怡万国威亨丰。

康熙亲征噶尔丹凯旋而归后,在黄河边写下一首七言诗 第3张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她的形象,她的气质早已令人憧憬,令人向往。如今,军事上的胜利,令康熙帝心情大悦,面对滚滚东流、奔腾不息、奇状无比的黄河波涛,他写景抒情,由此及彼,由见而闻,纪诗以抒发天下一统的抱负。

此诗分三段,“黄河之源难可穷”至“特乘艇舰浮奔洪”为第一段,写壮游黄河之因由。

第二段从“潆洄大野势几曲”至“幕北已奏烟尘空”,为记游主体,描述沿河见闻,写黄河之奇险。“中霄望见旄头落,幕北已奏烟尘空”暗指叛首噶尔丹虽猖獗一时,但毕竟如急流败叶,一去不返。

“兹行永得息兵革”至结尾为第三段,写壮游黄河后所激发出的感想。

为了大清的安定与统一,康熙帝是费尽心力的,从一开始的平“三藩”、收台湾,到亲征噶尔丹,“举朝皆以为难”,众臣都在反对他的决定,可想而知此间的阻力有多么大?

但是,康熙帝意志坚定,力排众议,“昔朕欲亲征噶尔丹,众皆劝阻,惟伯费扬古言其当讨,后两次出师,皆朕独断”(《东华录》康熙朝卷59)。

自征伐吴三桂开始,到今日剿灭噶尔丹,历时二十五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康熙帝不惜晓暮劳躬,终于换来今日兵革得息,天下一统的大好局面。

“自此寰海乐清晏,熙怡万国咸亨丰”,自此天下太平,兵革永息,但愿四海同欢,同庆盛世的到来。

试想当举国上下都在以此为乐时,作为一国之君的他,岂不是更加开心与自豪?

正是因为在这种心情下,康熙帝既是壮游黄河,亦是乐游黄河。他的这篇记游诗,既是一篇黄河漂游记,更是一曲颂赞天下一统的凯歌!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