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诗词名句 > 《游后湖赏莲花》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游后湖赏莲花》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8.0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游后湖赏莲花

李璟 〔五代〕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译文

《游后湖赏莲花》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蓼花似火,绽放在水上,蘸入水中的,红色亦不改,水鸟划过湖面,惊得鱼儿上下穿梭。

千万顷的荷花烂漫夺目地绽放在水面之上,与满池荷叶红碧相间,与千顷碧波相映生色。

这千万顷的美丽荷花,宛若当年孙武斩落的宫女之头。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宋代无名氏《分门古今类事》卷十三“谶兆门上”。《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与《翰苑名谈》云:“江南李后主尝一日幸后湖,开宴赏荷花,忽作古诗云:‘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 红碧相杂敷清流。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当时识者咸谓吴宫中而有佳人头,非吉兆也。是年,王师吊伐,城将破,或梦丱角女子行空中,以巨簁簁物,散落如豆着地,皆人头。问其故,曰:“此当死于难者。”最后一人,冠服堕地,云:“此徐舍人也。”既寤,徐锴已死围城中。据上述内容可知,正是在南唐灭亡那一年,李煜赏荷花,突然心血来潮写下了这首诗。《增修诗话总龟》卷三十一引《摭遗》谓此诗为李璟作,《全唐诗》卷八因之。

《游后湖赏莲花》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第2张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蓼花似火,绽放在水上,水鸟划过水面,惊得鱼儿上下穿梭,在这充满动感的背景下,千万顷的荷花绽放在水面之上,与满池荷叶红碧相间。最后两句想象荷花如同孙武当年斩落的宫女头颅。全诗写景雅致,想象奇特。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美丽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蓼花似火,绽放在水上,蘸入水中的,红色亦不改;水鸟划过水面,惊得鱼儿上下穿梭。就在这显示着大自然美妙与神秘的、充满动感的背景下,千万顷的荷花烂漫夺目地绽放在水面之上,与满池荷叶红碧相间,与千顷碧波相映生色。

诗人把荷花写得无限妖饶,充满生机,但是最后两句的想象,却充满了血腥和不祥:“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诗人实在无法表达内心深处对荷花的独特感受,于是生发出一个兵家典故:孙武斩吴宫女。这个典故出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诗人把荷花比喻成孙武当年斩落的宫女的头颅。用“佳人头”作为诗歌意象来形容莲花的鲜艳、娇美,前所未有。这个比喻险怪、冷艳,带有几分杀机,包含着一个附庸国国君潜意识中的不平之气。不过如此一来,如火的蓼花映照下的水面则宛若一池血水,难怪当时人们都认为此诗不是吉兆。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