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记事 > 打麻雀运动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最后怎么结束的

打麻雀运动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最后怎么结束的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3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结果使农田当中的害虫几乎没有天敌,而让次年的粮食严重歉收,发生极为严重的饥荒问题。不久后,包括郑作新在内的很多鸟类学者通过野外研究,证实了在麻雀的食谱中,人工种植的谷物仅占不到50%的比重,他们的研究成果甚至发表在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上,这是绝无仅有的。

他们强烈的反对意见终于得到了中科院的支持,1959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综合生物学界的意见,写了一份“关于麻雀问题向主席的报告”,并经胡乔木转报毛泽东。这份附有大量科学依据和分析的报告终于打动了毛泽东。

打麻雀运动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最后怎么结束的

毛泽东在1960年3月18日他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子’。”至此,科学家们不屈不挠地要求为麻雀“平反”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更加直捷地说吧,毛泽东已经承认了他当初提出的消灭麻雀的错误,并亲自为麻雀平了反。

不过,同年4月6日,某领导在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农业问题上的报告中,对这一问题的“说法”又十分委婉:“麻雀已经打得差不多了,粮食逐年增产了,麻雀对粮食生产的危害已经大大减轻;同时林木果树的面积大大发展了,麻雀是林木果树的天敌。因此,以后不要再打麻雀了。”

打麻雀运动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最后怎么结束的 第2张

4月19日,这一包含修正后“除四害”的《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正式提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向全国公布。从“承受不起麻雀造成的粮食损失而轰麻雀”到“全面权衡利弊、宁可遭受粮食损失也要容忍麻雀” ,最后还是肯定了麻雀的作用,改变了“轰麻雀”的做法。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