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真相 > 真实版“西游记”:唐僧其实是“偷渡者”

真实版“西游记”:唐僧其实是“偷渡者”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4.6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通关文牒为中国古代护照,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拿的通行证,曾被称为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从清末开始至今称为护照。

苏武出使匈奴不敢忘节,而“节”就是一种使者凭证,可以证明汉朝国籍。《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随身携带着大唐的通关文牒,这样一本通关文牒几乎贯穿了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也是师徒几人历经艰险磨难的见证,而书中的通关文牒就相当于今天的出国护照,拿着这本文牒,唐僧也好向皇帝交差。

真实版“西游记”:唐僧其实是“偷渡者”

度牒是政府机构发给公度僧尼以证明其合法身份的凭证,而戒牒则是由僧官机构及传戒师签发给受戒僧尼以证明其所取得的资格的凭证。度牒在唐代也称为祠部牒,僧尼有了这度牒,不但有了明确的身份,还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同时还可以免除地税徭役,这样显而易见的好处也让部分人动起了歪脑筋。有人公然冒法,买卖度牒,从中取利,甚至还有伪造度牒的。

有些类似的是“卖关子”这一词语,它现在的意思是说话、做事在紧要的时候,故弄玄虚,而在古代,“关子”其实是一种凭证。关子最初是在南宋绍兴元年,因婺州屯兵的需要,出于筹措军费的目地而印造的。商人以现钱在婺州换取关子,然后到设在临安的榷货务兑换铜钱或者盐引、茶引等,有些类似于现在先付款后取货的贸易凭证。

玄奘西行的最大阻碍是唐太宗

《西游记》里,唐僧的取经行为不仅得到了当时朝廷的同意,还大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亲自将通关文牒交给唐僧,还与他结拜成兄弟,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文学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历史上,玄奘的西行之路从一开始就受到很多波折。

当时的唐朝,国界还不稳定,国人是不允许出境的,627年,打算西行取经的玄奘好几次向朝廷申请出国通行证,但被唐太宗拒绝。在当时,私自过边关是禁止行为,私度边关者面临着很重的惩罚,但下定决心西行的玄奘铤而走险。629年,适逢长安遭遇大灾,唐太宗一旨令下,长安城中居民可自由出行,前往粮食较为丰裕的地方,当时前往西北的百姓不少,玄奘因此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虽然面临着重重阻碍和危险,但玄奘依旧坚定、果决并且勇敢。

真实版“西游记”:唐僧其实是“偷渡者” 第2张

玄奘其实是“偷渡者”

唐朝最有名的“私度”者,可能就是玄奘了,他的“偷渡”过程也是险象环生。玄奘先到达凉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武威地界,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顺便为当地僧众祭坛说法。凉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朝廷圣旨:封锁边关,禁止人员西行,当他听说玄奘想西行,就让部下转达他的命令:不许西行取经,立即回京。李大亮这么做也是有充分理由的,当时的唐朝正准备和突厥开战,形势十分紧张,但这些都挡不住玄奘想西行的心。

当时,凉州有位叫慧威的和尚,作为一位佛家人,他知道玄奘的情况后决定帮助他。慧威派了慧琳、道整两个弟子护送玄奘出关,他们夜半时找了个无人处顺着绳索偷偷出城。在护送下,玄奘终于到达瓜州,凉州都督李大亮发现后,立马发出追访玄奘的公文,幸运的是,当时有个叫李昌的官员,他被玄奘的行为和精神感动,撕掉文书,让玄奘赶紧走。事情虽然坎坷,但玄奘的西行之路也总算能继续进行下去。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