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为什么说莱比锡之战的结局早在8年前就已经决定?当时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说莱比锡之战的结局早在8年前就已经决定?当时发生了什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4.6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813年的莱比锡之战,成为欧洲近二十年混战的最高潮。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带着19万法国大军与他在欧洲大陆上33万宿敌们,展开了最惨烈的厮杀。纵然拿破仑依然是那个足以位列西方四大名将之一的时代将星,对手们的闪光点依然需要在他的光芒笼罩下才得以体现。但死伤更多的反法同盟军终究击破了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并在第二年占领了巴黎。

表面上,拿破仑的军事高峰和帝国伟业都在这一刻才开始枯萎。或者是1812年,失败的俄国远征带来的长久后遗症。但一切的起因其实都来自八年前的那场厮杀,一场天才的拿破仑都无法亲自作战,或遥控指挥的决战。

为什么说莱比锡之战的结局早在8年前就已经决定?当时发生了什么

谁是拿破仑和他的法兰西帝国的仇敌中,最危险的一个?不是顶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的奥地利,也不是远在天边的欧洲蛮荒边界俄罗斯,更不会是一个看上去全国上下只有军队的普鲁士。这些敌人都有各自的强项,却不得不在拿破仑的天赋与法国人领先一代的军事系统面前折服。真正让法国人感到头疼和无望的敌人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国。

在法国人看来,英国永远无法被击败。

在英国看来,法国永远都应该被击败。

作为历史上的老对手,两个国家的新仇旧恨可以写一整套厚厚的书。即便是拿破仑这样的天之骄子,都有些无所适从。

1793年的土伦战役,初出茅庐的拿破仑第一次面对英国。他还不了解他的对手是什么样子的,就已经用大炮的火蛇扫荡了对方。看上去英国人的确是不足为惧的,至少在陆地上是如此。

1798年的埃及,督政府委派的全权指挥拿破仑几乎控制了一切。马穆鲁克骑兵这样的古代遗老遗少是挡不住经历了历次军事改革和大革命洗礼的法国大军的。然而英国舰队的如影随形,破坏了一切。海军名将纳尔逊,在尼罗河口的阿布基尔港,消灭了法国人精心拼凑的舰队。拿破仑遭遇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次大失败。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失误,仅仅是因为英国人海军在海上不可被击败。

拿破仑终于对英国人的实力有了一个最为直观的认识:海军封锁,间接战略。而他不懂海军,不能指挥海战。正如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都会尽力逃避海战那样,他的第一选择也是回避。继续在陆地的修罗场上秒杀一切,是拿破仑心理明白的唯一成功之路。1802年的《亚眠条约》,英法两国在表面上达成了妥协,但这绝不是英国人能真心接受的。

不列颠岛上的海权之子们,即便是输掉了北美十三州的殖民地,也要用一场海战胜利去摧毁昔日仇敌之一的荷兰海军。拿破仑是他们之前从未遇到的对手,比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的欧洲第一陆军还要难以对付。一次次反法同盟的迅速瓦解,都好像预示着英国固有的称霸大洋,扶植陆地盟友的战略已经不管用了。但拿破仑在1805年的称帝,再次将原先的底线击穿。全面的战略对抗,重新开始。

2.海陆双重国家的失败

为什么说莱比锡之战的结局早在8年前就已经决定?当时发生了什么 第2张

法国陆军曾经在千年里,数次影响了整个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军事发展方向。法国海军也曾经在路易十四时代,是世界第一的海军。但海陆双重国家性质注定了战略的重心,资源的分配,都必须在陆地和海洋之间来回倾斜。当这样的国家想要在陆地和水上同时称霸,得到的结局就注定是不完美的。

1805年的拿破仑,以皇帝的身份打造他的大海军,但他的天赋却无法在海上兑现。法国大革命与动荡让海军将领与技术人员大量流失,激动的暴民与宣布效忠的中下层军官是那个时代法国海军的人才储备。维尔纳夫便是因此而成为了法国舰队的司令官。拿破仑嫌弃他无能,反应迟缓,犹豫不决,没有大将之风。但是维尔纳夫原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位置上,换一个人也不会有更好的变化。拿破仑在1805年战前,急不可耐的派人来替换他,反而逼着爱面子的维尔纳夫冒险离开设防的港口,酿成了最终惨败的结局。

只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争霸不停,庞大的常备陆军数量就不会削减,海军能得到的资源就不会增加,击败英国就只能是战略梦想。让他们聊以自慰的是西班牙人的配合,为他们提供了将近50%的兵力。这样一来,联合舰队在数量上终于压倒了英国。否则,哪个庸人敢冒死一战呢?18+15的战舰数量比,也决定了法国人在世纪的指挥作战中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力和权威。两个海陆双重国家拼凑的舰队和水兵,依靠彼此取暖,却有离心离德,相互不和。

纳尔逊在特拉法尔加海战前给全部的27艘战舰打出了旗语:英格兰望各位恪守其责。这话不仅仅是口号,也是赤裸裸的现实。随着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的无限膨胀,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了拿破仑的领地。这些国家的市场因为英国海军的封锁与法兰西皇帝的锁国令同步生效,开始对英国商人关上大门。英国的产品因此堆积在不列颠的码头和仓库,英国的工人开始因此事业,英国的银行开始因金融衰退迹象而紧张,英国的士兵开始担心领不到军饷。不消灭法国人的海上力量,英国自己也难以为继。

1805年10月21日,如饥似渴的纳尔逊终于在加迪斯港外海的特拉法尔加海角抓住了正在逃避耻辱的维尔纳夫。

3.海军控制力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说莱比锡之战的结局早在8年前就已经决定?当时发生了什么 第3张

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时代,正是海军控制力的黄金时代。英国人已经向世界证明了海军可以通过海洋来掌控局面。发展到极致的风帆战舰也让海军在那个年代拥有了不一样的优势。不需要像后来的钢铁巨兽们一样依赖煤炭和石油,不用担心神出鬼没的水雷和潜艇,不会有从天而降的轰炸机。一支舰队,可以在海上漂泊很久,尽可能的拦截敌国的补给线。或是沉下心来,在敌人的港口外蹲点封锁。纳尔逊这代海军正在享受这样一段美好的时光。

这个时代最大的烦恼是如何真正摧毁敌人的海军。火炮的口径、射程、数量、射速都在缓步提升,但大型战舰本身的皮糙肉厚又让这一切看上去有些徒劳。英国人都记得,是他们在17世纪时首先研发了海上交战的标准模式--战列线。战舰们以纵队行动,尽可能的抢占上风口。以便借助风向优势,在一次大规模的海上火炮齐射中,占据优势。但当英国人每次都在上风口获胜后,都无法做到顺风而逃的法国人。这样的战斗让失败方的损失,微乎其微。这样的胜利,意义不大。

英国人同样记得,自己海军史上的每一次大胜都不是靠标准战术而取得的。勇敢的穿插进敌方舰队中去,用近距离的炮击和肉搏,才能迫使对方损失惨重。所以,哪怕对手往往躲入港口,英国人也会想尽办法冲入锚地。在特拉法尔加,这个问题并不存在。因为两支平行的舰队附近都没有锚地和港口可以逃避。英国人熟练而专业的海员,经验丰富的领航员,让他们成功的截住了法国和西班牙人的舰队。

接着,血腥而残酷的近距离交战开始。纳尔逊的舰队以两个纵队,分别从上风和下风两个方向阶段了联军的舰队。每艘船都会在照事先规定的选择范围,挑选最容易下手的目标。几艘船之间还能形成小范围的围攻配合。英国水兵的射击精准度优点或许难以得到体现,但训练更好的他们,在射速上的巨大优势,一览无遗。指挥他们的船长和军官,都知道在关键时刻如何应对。对面的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却是在惊骇中,慌不择路。

除了打死纳尔逊本人,法国和西班牙舰队一无所获。他们一共被英国夺走了21艘战舰,打沉1艘。其余的船,四散而逃,再也无法形成统一的战斗力了。2000多名法国人和1000多西班牙人葬身海底,是主动接近他们的英国水兵伤亡数量的近6倍。他们的海军,正式将海洋交到了英国手中。

不列颠的全球海权时代,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战役后,正式开始。英国人可以不再需要纳尔逊了,因为已经不在有需要纳尔逊来解决的敌人了。

3.内线优势输给了全球霸权

为什么说莱比锡之战的结局早在8年前就已经决定?当时发生了什么 第4张

拿破仑的偶像中,普鲁士军事腓特烈大帝对他影响巨大。七年战争,小小的普鲁士,用一支顽强的军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三强,来回周旋。1805年后的拿破仑也发现,他的欧洲大帝国也如同被包围的普鲁士一般,由英国人控制的海洋环绕。于是更为严格的大陆封锁政策开始实施。普鲁士人当年的内线优势,现在他一样也有。

特拉法尔加战役的影响在此后的几年并没有立即生效。英国人的货物继续积存本岛,法兰西帝国的军队继续在大陆的战场上创造神话。1805年的海上大决战失败,使得拿破仑不再需要担忧自己的海军命运如何。他可以专心致志的打理欧陆霸权,敲掉每一个还敢起来对抗他的刺头,封锁孤悬海外的英国人。内线优势让拿破仑有了可以饿死英国人的幻觉。

但在拿破仑无法触及的地方,英国人的权势依然在增加。从地中海的直布罗陀到马耳他岛,从亚洲的印度到马六甲海峡和整个南洋地区。各个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不再能得到母国的支援和保护,被英国人占领,或者索性与英国人合作是唯一出路。还有远比欧洲广袤的美洲大陆,同样成为了英国人的市场,而不被法兰西皇帝的禁令所左右。当拿破仑不断用新征服领地上的资源来扩充和维持法国的庞大陆军时,英国人却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继续自己的商品经济、维系金融优势和扩大资源配置。

拿破仑最终发现,他没法饿死英国人。相反,欧洲大陆本身开始陷入了饥馑。尤其是那些靠海的国家,不得不继续走私英国的低价商品,拒绝法国人在高昂税率下出产的高售价。1808年,为了教训破坏欧陆团结的葡萄牙,法国军队又为自己的内线优势而增添了一片无底洞般的新战场。为了控制南方,很快法国人又不得不入侵西班牙来维持局面。这次,英国陆军终于出手,并且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国家的帮助下,死死拖住了更多法国军队。英国的商品则从两个国家的港口,不断穿透拿破仑的大陆经济防线。

为什么说莱比锡之战的结局早在8年前就已经决定?当时发生了什么 第5张

此时的拿破仑还不会感到大难临头。处于权利顶峰的他似乎忘记了偶像腓特烈大帝的结局。那个把内线战略优势玩尽的普鲁士,差点被三个强敌撕碎。而腓特烈之所以能依赖内线战略支撑多年,靠的不仅仅是高昂的税率,对被占领土地的洗劫。英国人不断给予的经济援助,也是普鲁士战争机器的燃料之一。虽然只有17%,但少了这些,腓特烈早就崩盘投降了。从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胜利,到1812年拿破仑灾难性的俄国远征,再到1813年的莱比锡大决战。英国人不仅撮取了比过去多的多的资源,也给各个反对拿破仑的国家以远远多于过去给腓特烈一家的经济援助。

当法国人的60万常备军军费从半岛战争前的4亿6千万法郎,猛涨到莱比锡之战时的8亿2千万法郎。对面的英国人却让自己的棉纺工业上升到了世界总体份额的30%,生铁产量比1786年增长了6倍之多。1793年到1815年,英国通过直接和间接税收获得了12亿1千万英镑的收入,同时通过债券市场额外获得了4亿4千万英镑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些资源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为法国在欧陆上不断培养了一批更比一批强的对手。在全球霸权面前,内线优势竟然是如此脆弱。

从这点来看,特拉法尔加海战的意义如此非凡。拿破仑的军事天赋与法兰西帝国的盛极而衰,其实都是被善于经营理财的英国人给活活拖死的。莱比锡战役的结局,在八年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就已经注定了。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