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间百态 > 环球趣事 > 解密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是怎么回事?

解密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是怎么回事?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3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上周,中国人最感兴趣的国际新闻,莫过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事儿。大多数国人在初听人民币与这种号称“纸黄金”的概念挂钩之后都很兴奋,可冷静下来后却有点犯晕,这个名字拗口、概念又令人费解的SDR究竟是咋来的?其实,在SDR这个难懂的概念背后,是一个困扰人类至今的问题:我们究竟该拿什么“创造”货币。

引发纠纷的“金苹果”

简单地说,SDR最主要的作用,是一种货币储备金,各国可以根据自己从IMF获得的特别提款权为基准,“制造”一部分本国货币,而这部分货币的价值,则是由纳入SDR篮子的几种货币作为保证的。正是因为这个功能,SDR被称为“纸黄金”。

说到这里,如果你按生活常识思考,也许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拿真金白银做货币的保证金不是最好吗?纸黄金算什么鬼?确实,在人类创造货币的最初阶段,还真是只认真金白银,这种思路就是金本位和银本位。只不过,这种貌似完美的方案实则问题多多,金本位还会导致人类间歇性的爆发战争。无论是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还是北欧神话中“欧根的黄金”,都是引发纠纷的乱源。

马克思有言:“货币天生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生是货币。”的确,因为贵金属尤其是黄金的稀缺性,它天然具有拿来当货币的价值。不过,金本位的症结恰恰出在黄金的稀缺上。人类的财富是不断增长的,而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黄金的开采速度都赶不上财富的增长速度。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多,流通的金币却始终就那么一点,何况金银还要满足贵妇人打首饰、神父盖教堂等一堆零散需求。这就导致在一个封闭的金本位市场中,如果没有持续而充足的黄金供应,金币势必会越来越值钱,经济学上管这叫通货紧缩,通货紧缩走到头则必然导致市场的崩溃。有经济史家曾经总结说,这种“黄金诅咒”是悬在所有古代君主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逼迫着他们想办法多找黄金。绝大多数君主想到的办法,就是从别家抢一些来——也就是发动战争。

其实,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国际商业化尝试的罗马帝国,就是被这个“黄金诅咒”逼死的。在罗马的扩张时代,四处征伐的一大动力就是洗劫蛮族部落,获取黄金。在源源不断涌入的黄金保证下,货币中黄金含量很高,高质量的货币保证了罗马国内商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公元二世纪之后罗马军力开始走向衰败,罗马境内迅速闹起了金荒,面对这一处境,罗马皇帝想到的办法是降低金币中的金含量。公元150年,罗马帝国货币含金量只相当于恺撒时代的千分之二,到了公元300年,则只剩六千万分之一了。货币含金量越来越少,等于给领固定工资的公务员变相减薪。此举最终逼反了边境的蛮族雇佣兵,罗马死在了其失败的货币政策上。

解密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是怎么回事?

换成美元来顶缸

正是欧洲两千年来因黄金而引发的血雨腥风,让凯恩斯说出了黄金是“野蛮的遗迹”这句著名的吐槽。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世界各国正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开会,会议主旨就是解决这个“黄金诅咒”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

布雷顿森林会议解决“黄金诅咒”有一个利好条件,就是二战打完之后所有国家都成了穷光蛋,唯独美国成了暴发户。抛开GDP和产能优势不说,光美国拥有的黄金储备量就超过3万吨,占全世界政府黄金储备的四分之三,财大气粗让美国此时具有了“包养世界”的资格。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中央银行可以储备黄金,也可以储备美元,然后通过所拥有的黄金或者美元来发行本国货币。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随时按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向美国财政部兑换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让美元为黄金“顶缸”,代替黄金在世界各国间流通,美元因此得号“美金”,成为那个时代的“纸黄金”。由于这种“黄金”是可以由美国政府开动印钞机不断“制造”出来的,供应量比挖金矿大得多,这样一来,黄金作为货币储备金供应量不足的问题看似解决了,困扰欧洲几百年的混乱不堪的国际货币体系得以稳定下来。

 生不逢时的“新概念”

故事讲到这里,一切貌似很幸福,然而,世界人民很快就发现,麻烦还在后头。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始料未及的一个症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在于美元币值的稳定,然而,由于各国为了发行本国货币,必须挣得美元作为储备金,这就导致美元势必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悖论”。

稍微琢磨一下“特里芬悖论”,就会发现,这个悖论其实就是前文中那个“黄金诅咒”的变种。由于美元最终还是要与黄金进行挂钩,所以黄金作为储备金短缺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

到了1967年,美元为黄金“顶缸”的大戏终于演不下去了。不仅美元纸币数量已经远远超出美国所拥有的黄金,而且美国欠其他西方国家的债务都已经达到了200亿美元,刚好抵得过美国政府所拥有的全部黄金的价值。各国央行如果都按照35美元换1盎司的价格来找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将在瞬间消失。与此同时,美国的小兄弟们也对大哥开动印钞机就能印“黄金”的特权很不满,纷纷上门抗议。

正是在这种“压力山大”之下,SDR应运而生了。由IMF出面,发明一种新的储备金SDR,它把世界各主要货币打包在一起,与美元同享“纸黄金”的地位。说到底,SDR这一设想的本质,就是让进入其货币篮子的所有币种一同来面对过去由美元独立支撑的国际交易中“黄金不足”的困局。

在“特里芬悖论”面前,美元一家顶了二十多年败下阵来,将几个主要货币绑在一起能顶多久?历史甚至都没有给SDR检验自身的机会。1971年,在SDR尚未成形之时,终于撑不住的美元已经宣布与黄金脱钩,世界进入了多种货币储备金并存、相互之间汇率浮动的“法币时代”。在各种货币储备金的竞争中,生不逢时的SDR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青睐。据统计,在目前国际货币储备金的占比中,SDR只占不到4%。相比这个试图为美元接班而未成的劳什子,各国央行显然还是更愿意相信黄金,甚至是已经不那么有信用的美元。

SDR,这个理论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的概念如今更像是一种纪念。人类曾经试图通过它摆脱“黄金的诅咒”,正如同曾试图借助美元一样。而离开了引来纷争的黄金,我们到底该凭什么信任手中那些名叫钱的纸,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依然没有找到答案。

环球趣事
科学探索
世界之最
娱乐天地
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