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间百态 > 历史剧 > 红楼梦一书中描写过几次冬至?有何特殊含义?

红楼梦一书中描写过几次冬至?有何特殊含义?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3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下面由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红楼梦》对传统节日饮食文化风俗的描写,非常之多,俨然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该书第一回写香菱的悲苦命运,便和元宵佳节紧密相连:天上月圆之夜,人间骨肉分离。

关于元宵节,书中描写最多。第十七、十八回写元妃省亲,是在元宵节;第五十三、五十四回写贾府开夜宴,同样是在元宵节。

端午节,在该书第二十四和第三十一回也有描写: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第七十五、七十六回写中秋节,最是伤悲。贾母的听笛声而落泪;黛玉的一句“冷月葬花魂”,都让这个中秋佳节蒙上了浓浓的悲凉之雾。

节近冬至,自然便想到冬至节,这个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延续至今,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在红楼梦里,是否也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呢?

其实,关于冬至,在该书中,或明或暗提及的仅有三处。

红楼梦一书中描写过几次冬至?有何特殊含义?

一、暗藏玄机的冬至节

该书第十一回写秦可卿病重时,有一句“这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明确提到冬至节日;但是乍看上去,亦只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时间节点的交代。

这种过场文字,若粗心读过,再不会留下任何印象。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在索隐派红学家看来,背后却暗藏巨大玄机,且看他们的考证推断:

明末至整个大清王朝,冬至在十一月三十日的,只有三次,一次是崇祯四年(1631年),一次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再一次就是嘉庆十八年(1813年)。

嘉庆十八年,《红楼梦》刻板印刷已有20多个年头了,这个时间当然不可能。所以有人认为秦可卿是影射崇祯皇帝的,这个冬至应指崇祯十五年;因为两年后崇祯就上吊自杀了,正与秦可卿上吊自杀的结局如出一辙。

最后,他们进一步得出结论说,《红楼梦》是以南明王朝为创作背景,作者把国之大事,幻化为家之琐事,以家喻国,借此悼明骂清。

这就是《红楼梦》中“冬至日”暗藏的巨大秘密。

看别人的这番考证索隐,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纯属胡说八道。都这么写小说和读小说,像捉迷藏一般,该多累啊;也不是欣赏和研究红楼梦的正确态度。

但是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这一派的考证文字,不是说他们的推论考证多么有道理;而是因为看他们的考证文字,仿佛是在看包拯狄仁杰断案一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般脑洞大开,还能自圆其说,着实有趣。

二、藏在诗句里的冬至节

该书第五十回写芦雪庵即景联句时,李绮李纹联的两句是: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其实这两句诗都是在暗写冬至节。前一句写的是古代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刻的特有方法:

在用布幔密封的房间内放好测量用的律管,在律管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冬至时刻,阳气就会生长,将灰吹得飞起来。

具体操作过程在《后汉书·律历志》里有详细记载: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

后一句阳回斗转杓的意思是,冬至这一天北斗星的勺柄指向正北。随着白天开始变长,夜晚开始变短,北斗星的勺柄开始逐渐向东移。

连起来看,这姐妹二人的联句,不过是说今天是冬至了,白昼开始长了,阳回大地了。

其实这两句诗,是直接化用杜甫诗来的。且看杜甫的《小至》诗:

红楼梦一书中描写过几次冬至?有何特殊含义? 第2张

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就是指冬至前一日。杜诗中二四句,即为姐妹二人的联句所本。

书中第四十九回先就写道,凤姐说着又问:“你们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也是侧面交代冬至一过,又是一年年关将近,该预备着过新年了。

三、贾母的消寒会

《红楼梦》第九十二回写宝玉道:“必是老太太忘了,明儿不是十一月初一日么?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箇老规矩,要‘‘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喝酒说笑。”

袭人正要骂宝玉,只见老太太那里打发人来说道:“老太太说了,叫二爷明儿不用上学去呢。明儿请了姨太太来给他解闷,只怕姑娘们都来,家里的史姑娘、邢姑娘、李姑娘们都请了,明儿来赴什么消寒会呢”。

这高鹗续书中提到的消寒会,其实是旧时贵族豪富、高人雅士们冬日消闲取乐的一种集会,在老北京地区较为流行。

清阙名《燕京杂记》说:“冬月,士大夫约同人围炉饮酒,迭为宾主,谓之消寒社”。

方浚颐《梦园丛说》也说:“又有花局,四时送花,以供王公贵人之玩赏。冬则唐花尤盛。每当毡帘窣地,兽炭炽炉,暖室如春,浓香四溢,招三五良朋,作‘消寒会’。煮卫河银鱼,烧膳房鹿尾,佐以涌金楼之佳酿,南烹北炙,杂然前陈,战拇飞花,觥筹交错,致足乐也”。

这消寒会,始于唐朝,其实也和冬至密切相关。自冬至这一天“进九”之后,文人雅士每逢“九”(如九、十八、二十七)日,都举行规模不等的雅聚。至则围炉吟诗作画,或雪窗对酌,以为娱乐。

又有“九九消寒图”,最是雅致。其法是绘一株八十一瓣梅花,从冬至日起,逐日涂满一瓣,并做记号标示阴晴雨雪,至第八十一日,冬尽春来。

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冬至时,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

画一枝素梅,九朵梅花,每朵九瓣,九九八十一瓣。每天染红一瓣,素梅就变成红梅。等到八十一片花瓣全部染成殷红之时,窗外便是春林盛密,春水漫生,春风十里,春草青青的世界了。

原来这每一瓣染红的梅花,都代表着春天离我们更近了一步。美丽的春天,就在这瓣瓣盛开的红梅中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红楼梦一书中描写过几次冬至?有何特殊含义? 第3张

只是,这样一个寒冷又温暖的季节,在落寞的贾府,在贾母仍要苦中作乐的日子里,早早来到贾母房中的宝玉,和巧姐的对话,竟是满口忠孝节义索然无味;和前八十回的言谈举止判若两人。

然后,宝钗没有来赴会;如闲云野鹤般的邢岫烟没有来;连最会逗贾母说笑的王熙凤也没有来。黛玉虽然来了,台词竟少得可怜,简直算一个隐形人。

一字摆开的两桌丰盛饭菜,大家不过冷冷清清吃完散了也就罢了。

这样大阵势的消寒会,这冬至节后贾府的首次聚会,我们满心期待着要看一场孔雀开屏的盛宴。结果,一转眼,作者竟给我们亮出了一个母鸡的秃尾巴,然后便草草收场。芦雪庵分吃鹿肉、争抢联句的盛况,再也看不到了。

其实,红楼梦里写传统节日,从前往后写,越写到后面,越是悲伤落寞。毕竟,这朱门巨族,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在一个个走马灯似的节日的过度里,正一点点的枯萎凋零,再回不到当初了。

原来,在每一个热闹喜庆的传统节日里,热闹喜庆的并不是节日本身,而是融化在节日里的那些繁华盛世、家族荣光、自由欢乐,还有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

环球趣事
科学探索
世界之最
娱乐天地
历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