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本草纲目·第十卷·菜部·干姜原文是什么内容?

本草纲目·第十卷·菜部·干姜原文是什么内容?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2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融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第十卷·菜部·干姜

本草纲目·第十卷·菜部·干姜原文是什么内容?

【释名】

也称白姜。

【集解】

[弘景说]干姜产于临海章安。荆州有好姜,但并不能制作干姜。制作干姜方法: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刮去皮,然后晒干,置瓷缸中酿三日,乃成。

【气味】

辛,温,无毒。

干姜〔主治〕胸满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寒冷腹痛,中恶霍乱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主治】

胸满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寒冷腹痛,中恶霍乱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

【发明】

[好古说]干姜,是心、脾二经气分药,故补心气不足。也有人说,干姜辛热而言补脾。今“理中汤”中也有,言泄不言补,为何?因为辛热燥湿,泄脾中寒湿邪气,并非泄正气。[时珍说]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而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也宜用。

【附方】

1. 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其效甚验。

2. 头晕吐逆。用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效果显著。

3. 脾寒疟疾。用于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又一方:干姜炒黑为末临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三钱。

4. 咳嗽上气。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捣烂,筛过,取等分,加炼蜜同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发时即服,日服三至五次。禁食葱、面、油腥。有特效。

5. 吐血不止。用干姜为末,童便调服。

6. 赤眼涩痛。用白姜末,水调贴足心。

7. 牙痛不止。用川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敷搽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