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古代皇帝和丞相是怎么相处 朱元璋为何要废掉这个官职

古代皇帝和丞相是怎么相处 朱元璋为何要废掉这个官职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8.8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和丞相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看一看。

官僚集团跟君主是一种什么关系?

官僚集团跟君子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错综复杂的。君主既要利用官僚集团进行专制统治,又要防范官僚权力过大,威胁君主的地位。为了方便你理解,我就以君主和丞相的关系为例,来说明这种复杂的情况。

我们知道,官僚集团非常庞大,从中央到地方,官员数以万计,可皇帝只有一个,他怎么管得过来呢?秦始皇朱元璋雍正都是超级勤奋的皇帝,连他们都不可能认识每个官员。最有效率的方法是,皇帝管理官僚集团的头头——丞相,再由丞相去领导百官。所以,丞相也被称为“百官之长”。他的职责是向皇帝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皇帝制定政策。同时,丞相带领官僚集团处理日常事务,执行皇帝的旨意,并对下级官员进行监督和考核。这样看,丞相的权力是很大的。

古代皇帝和丞相是怎么相处 朱元璋为何要废掉这个官职

我们以汉代的丞相为例。汉代丞相拥有封驳权,就是说,如果皇帝下达的指令不合适,丞相有权驳回,拒绝执行。汉代丞相甚至敢对皇帝的宠臣下手。最经典的是汉文帝宠信邓通,给了他很多好处,让他几乎成为天下首富,丞相申屠嘉对此非常担忧,他找到个机会把邓通叫到家里狠狠教训了一通,还威胁要把他杀掉,邓通吓坏了,从此收敛很多。申屠嘉的举动,对于国家当然是有好处的,但是站在君主的角度,会觉得丞相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如果他有野心,不是会威胁到我的皇位吗?西汉后期的王莽,就是个例子。王莽先后做过大司空和大司马,这两个位置相当于丞相,王莽就借这个机会,大权独揽,成功篡位,导致西汉灭亡。隋文帝杨坚做到北周的丞相后,逐步夺取朝廷大权,最终迫使北周皇帝把皇位让给了他。

古代皇帝和丞相是怎么相处 朱元璋为何要废掉这个官职 第2张

有了这些血淋淋的教训,皇帝对丞相的防范心理自然越来越重,总的趋势是,丞相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被一点点分掉,到最后,连这个职位都被取消了。这里,我们讲一个标志性事件,明朝初年的胡惟庸案。

朱元璋晚年疑心病非常重,总是担心那些跟他打天下的功臣们,在他死后会造反,所以,对于大臣们拉帮结派、扩张势力的行为,朱元璋的神经异常敏感,偏偏胡惟庸就撞到了枪口上。本来,朱元璋很信任胡惟庸,洪武六年,任命他为右丞相,洪武十年又升任左丞相。然而在担任丞相期间,胡惟庸打击政敌、培植党羽,搞得朝野上下都是他的人,这让朱元璋产生了警惕。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逮捕胡惟庸,并且当场处死。随后,他又严厉处治胡惟庸的同党,前后诛杀3万多人,罢官、抄家的不计其数。在处理胡惟庸案的过程中,朱元璋感到丞相这个职位对皇帝的威胁太大了,于是干脆废除。就是说,从1380年起直到清朝灭亡,在长达5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中根本就没有丞相这个角色,这也意味着君主专制发展到了极致。

丞相的威胁是解除了,但是前面说过的问题又浮现了:官僚集团如此庞大,国家事务如此繁杂,只靠皇帝怎么应付得过来呢?那就有必要找到丞相的替代品,这个替代品既要承担丞相的一部分功能,又绝对不能让皇帝感受到危险。所以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成立御用秘书班子。下面,我们介绍两个著名的秘书班子。

一个是明代的内阁制度。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深感政务繁忙,一个人力不从心,于是,他挑选几名信得过的高官组成内阁。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为皇帝草拟圣旨。各地呈上的奏章,内阁先看一遍,提出意见,供皇帝参考。但风险依然存在,如果皇帝年幼,或者贪图享乐,内阁就能利用靠近皇帝的位置获得很大的权力。明代中期的张居正、严嵩,就利用这样的机会成为权臣,对政局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古代皇帝和丞相是怎么相处 朱元璋为何要废掉这个官职 第3张

所以清代连内阁制也不搞了,可皇帝离不开秘书啊,怎么办呢?康熙的办法是建立南书房,让大臣进入南书房办公。雍正在这个基础上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负责为皇帝的谕旨打草稿,处理奏折,日常值班,参加御前会议,等等,任务十分繁重。但是,他们的权限又被卡得很死。军机大臣没有品级、不拿俸禄,只能传达皇帝的指令,自己不能做任何决定。应该说,这种限制是有力的,张廷玉、恭亲王奕、左宗棠等名臣都做过军机大臣,但没有一个对皇权构成威胁。

从丞相制到内阁制,再到军机处,我们清楚地看到,君主专制在一步步加强。这个过程可以理解成君主在驯服官僚集团,让官僚集团忠心耿耿地贯彻他的意志,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不过,这种驯服并不总是成功的,道理很简单,尽管理论上官僚集团听命于君主,但是它也会产生自己的利益,一旦君主的意志跟它的利益相冲突,官僚集团就会抵制、扯皮,甚至公开反抗。

我们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在全国推行变法,力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但是,此次变法严重损害了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最终在宋神宗死后,变法措施基本被取消。

另一个例子是万历。万历当政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中有二十多年不理朝政。其实,万历也曾经奋发图强,使明朝出现了中兴气象,然而后来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他跟官僚集团产生了巨大分歧。万历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官僚集团坚决反对,认为废长立幼不可取,必须立王皇后的儿子。万历争不过,用消极怠工的方式跟官僚集团对抗,几十年不批奏折、不见大臣,以至于作为御用秘书的内阁大学士都有好些年见不着皇帝的面。然而有趣的是,即便皇帝撒手不管,官僚政治依然保持着运转,而且,从外表上什么事都看不出来。

古代皇帝和丞相是怎么相处 朱元璋为何要废掉这个官职 第4张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就描述了这番景象——下级官员还在往上递奏章,内阁还在批阅奏章,只不过送到宫里通常得不到回复;官员的考核、税费的征收、军队的训练,也在照常进行;县一级的运行更是平静,县官该收税收税、该审案审案,和从前没什么两样;科举考试也没受影响,年复一年地举行着,大名鼎鼎的徐光启,就是万历三十二年考中的进士,明末大臣杨嗣昌,则是万历三十八年中的进士,那时候万历皇帝已经有十多年不上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