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秘传 > 演义趣闻 > 古代文人妙联揭露“高考”丑态 讽刺作弊和贿赂

古代文人妙联揭露“高考”丑态 讽刺作弊和贿赂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8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正逢高考,千军万马独木桥上拼知识、拼运气、拼爹,而决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其实还是平时的学习成绩,可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时期,有时,影响考生成绩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贿赂考官,且看几则当时文人们揭露“高考”丑态的绝妙对联。

清朝康熙五十年,江南举行乡试,正副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两人,受贿将盐商程光奎等人录取为举人。落弟的考生群情汹涌,把五路财神塑像从财神庙抬到文庙,以铁链捆锁于供奉孔子的明伦堂,把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二字,作为横批贴在大门上,两边挂起一幅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古代文人妙联揭露“高考”丑态 讽刺作弊和贿赂

网络配图

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是位盲人;赵子龙是三国名将,刘备曾夸他“浑身是胆”。这幅对联巧用典故,暗嵌上两主考官的姓氏,痛骂二人“有眼无珠”,不识贤惠,难分良莠;揭发他们贪财枉法,见利忘义,“一身是胆”,无法无天。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乡试,中举者多为勋贵子弟。于是落第考生哗然,满城散发传单,抨击矛头对准姜宸英和李蟠这两名主考官,传单上有醒目对联一副:

老姜全无辣味;

小李大有甜头。

联中借为佐料的“姜”,跟借为水果的“李”,含沙射影,语意双关,令人叫绝。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士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脏受贿,录取不才。落第生员愤而在试场门口贴出一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岂可望功名。

横批:口大欺天!

这幅对联巧妙地把“吴省钦”三字拆开,缀成联句,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广为传诵,弄得那位吴大人声名狼藉

古代文人妙联揭露“高考”丑态 讽刺作弊和贿赂 第2张

网络配图

雍正十三年顺天乡试,正副主考为王部侍郎顾镇和学士戴瀚。有个叫许秉智的秀才用人情和贿赂手段打通关节,得中解元,引起人们的愤慨。有一才子听说了这事后,特撰一联以讥讽。联曰:

顾司空,顾人情不顾脸面;

戴学士,戴关节未戴眼睛。

直隶乐亭县有宋、刘二姓,骄奢淫逸。科举时代,二姓或贿买官吏,或雇用枪手,盗取功名。某年县试,知县张某得了刘家的贿赂,刘姓子弟尽皆名列榜首。到了府考之时,太守管某又受到宋姓的贿赂,因而宋姓子弟又都名列前茅。众人知情,大为不平,有人作联以嘲之曰:

头场刘,二场宋,宋进去,刘出来,彼此同乐;

知府管,知县张,张得开,管不住,上下皆松。

此联借用谐音法与借意法,巧妙双关,形象地讽刺了科举的腐败。

清朝末年,有位老者名叫王耿直,人如其名,正直不阿,对有钱有势的人从不阿谀钻营。因此,每次府试都得不到主考官的“赏识”而名落孙山。七十岁那年,他又去应考。熬过两场,最后面试。主考官见他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故意出联戏弄他。联文是:

古代文人妙联揭露“高考”丑态 讽刺作弊和贿赂 第3张

网络配图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上联把老、考嵌在联中,颇含讽刺之意。王耿直听出主考官的意思,沉思片刻,从容答道:

二人是天,一人是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王耿直巧用拆字,通过下联将科举中徇私舞弊,专搞人情关系的丑恶行为作了充分的揭露。

宫廷野史
演义趣闻
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