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秘传 > 演义趣闻 > 中国历史上亮官衔者的各式“丑态”

中国历史上亮官衔者的各式“丑态”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9.8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当了官,大概都是喜欢别人称呼他们官衔的,那样,最起码可以享受领导优先的待遇,让他们有一份在周围人群中的优越感。

但也有意想不到的例外,比如《唐语林》记载:那个著名的诗人李绅当上了尚书,他的手下在开封[注: 开封市-开封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偏东(古代称东京),地处中华民族历史发源地、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南岸,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桥上抓了一个没为他车队回避[注: 回避通常指司法人员对与本人有特定关系的案件避不承担办理该案的任务,目的是防止徇私舞弊或发生偏见,以利于诉讼的正常进行和对案件的公平、正确处理,也有利于司法人员避开嫌疑。]让路的人,结果那人的一段话,却反而令李绅大惊失色。那人道:“某勤政楼前,尚容缓步,开封桥上,不许徐行?”难道“汴京[注: 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大于帝都?尚书尊于天子?”原来对方是皇族!于是,李绅只好无话可说了。

中国历史上亮官衔者的各式“丑态”

网络配图

唐朝裴休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注: 观察使,中国古代官职。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guanchashi],赴任前游览京城。“值曲江池荷花盛发,同省阁名士游赏”,他们来至紫云楼下小坐,见五六个人在水边饮酒,其中有个穿黄衣服的人,笑语轻脱,旁若无人。

让裴休有点看不惯了,于是上前问道:“君所任何官?”对方正在兴头上,不无炫耀地回答:“诺,即不敢,新授宣州广德县令。”回头又问裴休:“押衙所任何职?”裴休学着对方的腔调道:“诺,即不敢,新授宣州观察使。”竟然正好是顶头上司!于是黄衣人和他的同伴们赶紧狼狈逃散了。《松窗杂录》说:结果此人要求去了远离宣州的四川罗江县。

在官本位的体制中,当官的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好容易爬上了一个台阶,四顾再一望,其实仍然是在底层。更何况,京城里大官多如牛毛,哪是一个小小县令张狂的地方。

不仅当了官要亮出头衔,官员亲友故知也喜欢亮出他们的身份。王彦辅的《麈史》说:有个监察地方的提刑官到某地,“辱县尉张伯豪,斥使下骑而步,且行且数其不才”。等到了招待所,有人告诉他:“适骂官员,乃陶中丞女婿。顿时让这位提刑官吓了一跳,于是立即换了副面孔,将张伯豪宪召来,“与之坐,茶罢,乃曰:‘闻君有才,适来聊相沮。君词色俱不变,前途岂易量耶!’即命书吏立发荐章与之。”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衙门里的生态,总是要讲究背景的:一等人物往往是上级的关系户;二等人物往往是本地官[注: 《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地官以司徒为长官,属下各官有乡师、乡老、乡大夫、遂人、遂师、遂大夫等。-diguan]员的关系户;三等人物往往是有油水的关系户;然后才轮到有没有才能之类。这对乍来初到的关员,都是必须小心对待的,不然,等到对方亮出身份就不大好收拾了。

中国历史上亮官衔者的各式“丑态” 第2张

网络配图

《麈史》还记载:一个巡察官员到军营,见一监察军务的军官已经老态龙钟,就对负责军官说:“护戎老不任事,何可容也?”可是大家却都对此默然无语。没想到这位监察军的护戎高声道:“我本不欲来,为小儿辈[注: 儿辈 拼音: 解释: 1.孩子们;后辈。-erbei]所强,今果受辱!”巡察官问他:“小儿谓谁?”回答是:“外甥章得象[注: 清忠为相度量宏廊唯帝独赏文宪章彪 章得象(978-1048年),字希信,世居泉州。与王曾同龄。高祖仔钧,事闽为建州刺史,遂家浦城。]也。”原来是宰相的舅舅!巡察官赶紧打岔改变话题道:“虽年高,顾精神不减,不知服何药?”听他回答:“素无服饵”后,赞道:“好个健老儿!”于是请他喝了一顿酒才敢离去。

不过,也有不愿意亮出身份的人,《唐语林》记载:唐懿宗[注: 唐懿宗,名李漼(公元828-874年),初名温。唐宣宗长子。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在位14年,病死,终年47岁,葬于简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40里紫金山)。]时相当于宰相的礼部尚书[注: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同中书门下[注: 基本介绍   一、即“政事堂”。  二、宋建炎三年(1129),并中书省与门下省为一省,称中书门下省。 平章事毕诚,其舅舅仍然在老家太湖县当“伍伯”,还不是“干部编制”。毕诚觉得很没有面子,但经过多次做工作,他舅舅仍然不肯去当正式官员。于是毕诚“乃特处选人杨载为太湖令”,把为其舅舅改变编制的任务交给了他。没想到他舅舅竟然不肯承认外甥是毕诚,说:“某贱人也,岂有外甥为宰相耶?”最后,经不住杨载的软磨硬泡,他终于说了实话,原来是:他做伍伯,“每岁秋夏征租,享六十千事例钱,苟无败缺,终生优足,不审相公欲致何官耶?”让担心的是:他做个什么官以后,得到的,也许未必比得上这么多稳定的灰色收入。

中国历史上亮官衔者的各式“丑态” 第3张

网络配图

具有比官衔更能引以自傲的身份的人,也不喜欢提起官衔。宋朝时,马涓中状元后,被授签书雄武军节度判官。在拜见知府吕晋伯时,就自己通报称:“状元马涓”。吕晋伯就委婉地告诉他:“状元者,及第[注: 简介 及第 jí dì【解释】〖pass an imperial examination〗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未除也,即为判官,不可曰状元。”

另一个状元时彦,去拜见颍州知府韩持国时自称状元,韩持国就怒叱道:“状元无官邪!”状元毕竟不多,在没有中过状元长官[注: 1.上级官员﹔上司。2.众官之长。多指级别较高的官吏。3.唐宋时多指县令。4.官吏的泛称。-zhangguan]面前炫耀状元,这不是让长官找不到优越感吗?

宫廷野史
演义趣闻
奇闻异事